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俞

猜你喜欢

  • 缓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

  • 天蛇头

    病名。指疔疮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发指。即手中指头或不拘何指指头结毒、焮赤肿痛者。证治见指疔条。

  • 木郁

    五郁之一。指肝胆郁结之证。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病见畏寒畏热,头痛颊痛,头晕耳鸣,目赤暴痛,脘腹胀满,吞酸吐食等。治宜疏达。《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木郁风之属,脏应肝,腑应胆,主在筋爪,伤在

  • 头面疮

    病名。发生于头面部的湿疮。出《保婴撮要》卷三十二。由脏腑积热,外受风湿,湿热相搏而成。小儿多见。头面皮肤湿红,瘙痒起疹,破流黄水,反复发作,甚则蔓延全身。治宜清热疏风利湿。内服防风通圣散化裁,外搽青黛

  • 鹅口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凡小儿初生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治宜清胎毒。即鹅口疮。详该条。

  • 咂舌痈

    病名。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酒毒湿痰而起,牙龈里两边生痈,致舌短大。”多由风热痰火上灼而成。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粘子解毒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 浑身麻木

    证名。指自觉全身肢体麻木不适感。多由气血不充,卫气不行,或痰湿,或气郁血瘀所致。《兰室秘藏》卷二:“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可用神效黄芪汤等。《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有浑

  • 形瘦血热经闭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血虚生热,而月水不通,此冲任内伤也。宜服人参四物汤(人参、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知母、麦门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兼地黄丸。”

  • 汪祝尧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画山。浙江钱塘人。为倡用民间外治法的医家吴师机的堂妹夫,曾协助吴师机用薄贴法为人治病。撰有《外科易知》一书,未见刊行。

  • 从阴引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从阴分引出阳分的邪气,或从阴分引出阳分的正气,即病在阳而治其阴,与“阳病治阴”义近。针灸应用该理论作为选穴法之一,指病在阳经而选阴经的穴位治疗。参见从阳引阴、大接经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