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栗毛球

栗毛球

《中药大辞典》:栗毛球

药材名称栗毛球

拼音Lì Máo Qiú

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纲目》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总苞

功能主治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

①《补缺肘后方》:"治丹。"

②《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

③《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痰火头疬:风栗壳一两,蜜枣三枚。同煎服。(《广东中药》Ⅱ)

②治痰火核:风栗壳夏枯草煎服。(《广东中药》Ⅱ)

③治丹毒红肿:板栗壳斗水煎洗患部。(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小儿百日咳:风粟壳三钱,加糖冬瓜五钱煎服。(《广东中药》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栗毛球

药材名称栗毛球

拼音Lì Máo Qiú

别名栗毛壳、栗刺壳、风栗壳、板栗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总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采收和储藏:剥取果实时收集,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丙长0.5-2cm,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5.5-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cm,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边刺直径4-6.5cm,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cm,深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性状性状鉴别 总苞球形,直径3-5cm,外面有不锐被毛的刺。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血。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便血;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痰火头疬:风栗壳一两,蜜枣三枚。同煎服。(《广东中药》Ⅱ)②治痰火核:风栗壳夏枯草煎服。(《广东中药》Ⅱ)③治丹毒红肿:板栗壳斗水煎洗患部。(江西《草药手册》)④治小儿百日咳:风栗壳三钱,加糖冬瓜五钱煎服。(《广东中药》)

各家论述1.《补缺肘后方》:治丹。

2.《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

3.《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蛇藤

    药材名称青蛇藤拼音Qīnɡ Shé Ténɡ别名乌骚风、黑乌骚、乌骨鸡、黑乌骨、黑骨头、鸡骨头、铁夹藤来源萝藦科杠柳属植物美叶杠柳Periploca calophylla (Wig

  • 狗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骨药材名称狗骨拼音Gǒu Gǔ别名犬骨来源犬科动物犬Canis familiaris L.的骨骼。药用以四肢骨为佳,四季可收,悬挂当风处晾干。性状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

  • 南五味子

    《中国药典》:南五味子药材名称南五味子拼音Nán Wǔ Wèi Zǐ英文名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

  • 秦岭耧斗菜

    药材名称秦岭耧斗菜拼音Qín Lǐnɡ Lóu Dòu Cài别名银扁担、灯笼草来源毛茛科秦岭耧斗菜Aquilegia incurvata Hsiao,以根入药

  • 詹糖香

    药材名称詹糖香拼音Zhān Tánɡ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l[L.umbellata Bl.]采

  • 风轮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风轮菜药材名称风轮菜拼音Fēnɡ Lún Cài别名落地梅花、九塔草、红九塔花、熊胆草、野凉粉草、苦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

  • 樗叶

    《中药大辞典》:樗叶药材名称樗叶拼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

  • 四指马鲅

    药材名称四指马鲅拼音Sì Zhǐ Mǎ Bà来源药材基源:四指马鲅,休长,略侧扁。头较小,前端钝,吻短,口大,下位。背鳍Ⅷ-14;臀鳍Ⅲ-15;胸鳍18+4丝状游离鳍条;腹鳍1-5;鳍15-17,侧线

  • 菊花苗

    《中药大辞典》:菊花苗药材名称菊花苗拼音Jú Huā Miáo别名玉英(《金匮玉函方》)出处《得配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幼嫩茎叶。初夏采,阴干。性味《本草求原》:"甘微

  • 龙鳞草

    药材名称龙鳞草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来源景天科龙鳞草Sedum drymarioide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性味微甘、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