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于阴茎上者。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介绍】:见窦杰条。
运气术语。指逢阳年(阳干),太过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客气相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过而同地化者三,……太过而加同天符。”如甲辰、甲戍年,甲为阳土,辰、戍年太阴湿土在泉,是阳土运与在泉湿气合,即
厥证之一。因血虚所致。多见于失血、崩漏、产后。《赤水玄珠·厥证门》:“因血虚而得者,脉洪大,宜四物汤加酒黄柏、知母。”或用芎归养荣汤等。参见厥证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即妊娠。《脉经》“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
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椿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大生要旨》卷二。即子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