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红线女博识摘腴》。多因积热损伤胃络,经行之时,胃经之气随冲气上逆,血随气上所致。症见经行时出现周期性吐血,血色黯红,或经血量少等。治宜清胃热,引血下行。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
证名。指外寒束闭内热的头痛。《明医杂著·续医论》:“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由热郁于里,毛窍常疏,风寒易入,寒邪外束,其内热郁闭所致。症见头痛,略感风寒便
病名。即生于尾骨处的外痈。《外科启玄》卷五:“此痈发于尾闾穴,是督脉之经,最疼难忍,难得脓,宜大托里加乳香、没药排脓止痛,外用敷贴,戒气怒房事,不然则漏而难痊。”
即开窍。详该条。
指妊娠之始称。《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同肾阴虚。详该条。
参见济世良方合编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