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②《辨证奇闻》:“肾疸之症,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人亦以为黄疸也,谁知是肾寒之故乎。”治法须补肾中之火而佐以健脾
七癥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由好吃生米,食多不消,兼挟痰瘀积聚而成。主要症状为脘腹结块固定不移,常思食生米,其他饮食难进,呕吐清水等。参见癥、食癥、七癥等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环跳条。
即乌贝散。见该条。
病证名。《幼科发挥》:“吐出上焦,泻出下焦,乃肠胃之病也。脾在中焦,管摄乎上下之间,吐泻互作者,乃脾之病也。”夏秋吐泻,饮水身热者,多属脾胃湿热,治以健脾化湿为主,宜胃苓汤加减;秋冬吐泻,面白,足胫冷
见《本草正义》。为莳萝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三十引郑老七方。紫金皮、官桂、大茴香、甘草节、川芎(姜汁炒)、草乌(姜汁炒)各等分。为末,沙糖调酒送下。年壮而伤重者,每服三钱;老弱而伤轻者,每服一钱半,服后身上应少发麻,须
病证名。《不居集》卷十三:“阳盛阴虚失血。口鼻出血,皆系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益阳,则血自归经也。”阳盛阴虚失血除见口鼻出血外,还可见吐血、呕血、大便下血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