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
病证名。见《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即水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水泄,肠鸣如雷,一泄如注,皆是水。”详水泻条。
由劳神过度或久病、热病耗伤心阴所致。又称心血虚。症见心悸,心烦,失眠,易惊,健忘等;甚则可见盗汗,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治宜养心安神。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3卷,已佚。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掌缓缓上托,举过头顶,掌心朝上,再渐渐收回至两腰部。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级宝鉴》。12卷。清·董西园纂。成书于1777年。本书摘录历代医著,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卷1~2伤寒;卷3~5杂病;卷6女科;卷7~9类方
丛书名。6卷。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书。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一统》。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详该条。
见医学摘粹条。
渴证之一。指吐、泻之后,津液耗伤所致的口渴症。《圣济总录》卷三十九:“霍乱吐利之人,重亡津液,则脏气不和,上焦热,津液不足,故霍乱而烦渴也。”《症因脉治》又分为外感霍乱烦渴和内伤霍乱烦渴两种。外感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