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诸脏之盖,百脉所朝。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先犯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故称娇脏。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白术二两,白芍药一两半,陈皮、枳实、黄连各一两,人参、木香各五钱。为末,荷叶煎浓汁,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远米饮送下。治痞满。
病名。指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医钞类编》卷十五:“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格。盖下既不通必反于上。……宜调胃承气,热饮,顿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
病证名。①小儿痫证之因惊而发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发作成痫也。”②发搐轻证和重证的混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惊痫者……轻者,但耳热面赤,
即小产。详该条。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即启脾丸,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七方。雄猪蹄四只,通草、川芎各一两,炒穿山甲十四片,甘草一钱。水煎,分三次服。治产后气血虚弱,乳汁不行。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背部的顽硬青紫的肿块。因受山岚瘴气积久而成。开始为黑色,顽痹如木如石,重按方知微疼,五、七日毒势出而浮肿,色转为青如拳击之状,身发寒热如疟,头颤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