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悸

心悸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或谓心悸之重症称怔忡。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方。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加减。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简要济众方等。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参见怔忡、虚损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阴火怔忡风惊悸等条。

猜你喜欢

  • 渗泄

    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淡渗泄利水湿的治法。适用于泄泻、浮肿、小便不利,常用茯苓、薏苡仁、白通草、猪苓、泽泻等淡渗药。常用方有四苓散、茯苓皮汤等。

  • 焦氏喉科枕秘

    书名。又名《喉科枕秘》。2卷。清·焦氏(佚名)原撰,金德鉴编。刊于1868年。卷1为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症二十法、喉症图形(72种喉病的图形及针刺、外吹、内服等方药疗法)。卷2列应用良方、秘方吹药。

  • 血虚月经过少

    病证名。属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素体虚弱,久病失血伤阴,或脾胃损伤,生化之源不足,冲任血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或点滴一、二天便净,色淡红、质稀。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小腹空痛等。治宜补血益气健脾。方用人

  • 经来音哑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 跟骨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 蝼蛄漏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蝼蛄漏者……始发之时,在于颈上”。初似瘾疹,瘙痒。后肿大破溃,形成漏管。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等。②《外科启玄》卷七:“是平肉上生孔窍出脓血是也。”相当于软组织

  • 月经先期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 千金犀角散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犀角汤第一方,见犀角汤条。

  • 疝瘕

    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蛊。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宜用五苓散之类。因风寒与腹内气血相结而致。症为腹皮隆起,推之可移

  • 程衍道

    【生卒】:十六世纪下叶至十七世纪中【介绍】:明末至清代医家。字敬通。安徽歙县人。为名医程玠(松崖)之侄孙,初为庠生,学儒兼精医术,治疗多验。曾到江苏求教于名医李中梓。程氏推崇唐代《外台秘要》一书,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