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徐芳洲

徐芳洲

【生卒】:1876~1946

【介绍】:

民国时期医家。字克平。浙江永康人。著有《痘麻证治》、《针灸备要》等书。

猜你喜欢

  • 十三脏腑

    见《此事难知》卷上。即心、肝、脾、肺、肾、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胞(胞宫)等。

  • 上巳菜

    见《闽东本草》。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 惕厉子

    【介绍】:见张筱衫条。

  • 阳中之阴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于阴性的事物,居于阳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 跗(fū 肤)

    同胕、趺。足背部。《灵枢·营气》:“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

  • 百解发汗散

    即消风百解散,见该条。

  • 得守

    五脏为贮藏精气之处,精气能藏守于体内而不外耗,称为“得守”。得守说明五脏精气充沛。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 许思文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 血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通城虎之别名,详该条。

  • 医方集解

    医方著作。3卷。清·汪昂撰。刊于1682年。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