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喉痧。又名疫喉、疫喉痧、烂喉痧。本病除发热、咽喉疼痛肿烂外,皮肤还出现痧斑,故名。治以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法为主。参见疫喉等条。
本草著作。不著撰人,或疑即南宋陈言撰。约成书于乾道(1165~1173年)中。此书取《嘉祐本草》常用药物,削冗举要,一反北宋主要本草层层加注的传统本草编书形式,不再区分经文与注文。原书佚,部分佚文存于
出《名医别录》即泽泻,详该条。
见公乘阳庆条。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羊角扭,详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即上实下虚。详该条。
病证名。缪慎斋《妇女卫生医药常识》:“更有初孕时一、二月中,经水仍来,来而色淡不多者,名曰垢胎,俗云老鼠胎。”即激经,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