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枝仁

山枝仁

药材名称山枝仁

拼音Shān Zhī Rén

别名芭豆、崖花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榨木仁(《四川中药志》),土连翘广枝仁(《常用中草药配方》)。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种子。秋后采摘果实,晒干,击破果壳,取出种仁再晒干。

原形态光叶海桐,又名:山饭树、山枝、山枝茶、山海桐。

常绿小乔木。上部枝条有时轮生,全体无毛。单叶互生;形状差异很大,一般呈倒卵状长椭圆形及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3.5厘米,两面光滑,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呈楔形,边缘略呈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稍淡,中肋突出明显;叶柄长5~10毫米。花黄色,生于小枝顶端,成伞房花序,通常6~13朵;花直径约7毫米;花梗长10~15毫米,表面光滑;花萼基部联合,5裂,裂片广卵形,表面光滑,边缘有毛;花瓣5,较萼长3倍;雄蕊5,与花瓣互生;子房常为3室。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5厘米,3瓣裂,种子多数深红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山枝根)、叶(一朵云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林间阴湿地。分布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主产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颗粒状,为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棱面大小各不相同,径约3~7毫米。外表呈棕色或红紫色,少敷呈棕褐色,光滑。质坚硬,不易粉碎,内心白色,嗅之有油香气。以颗粒饱满、色红、香味浓、无果柄果壳等掺杂者为佳。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乏力。

《四川中药志》:"清热,止泻,收敛。治咽痛,下利后重,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虚热口渴:土连翘果实五钱。水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②治咽痛:山枝仁、桔梗甘草射干,水煎服。

③治腹鸣水泻:山枝仁、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猪苓,水煎服。

④治下痢后重:山枝仁、藿香厚朴葛根、苍龙、陈皮白芍,水煎服。(②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野灯草

    药材名称野灯草拼音Yě Dē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小灯心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bufonius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小灯心草一年生草本,

  • 商陆叶

    药材名称商陆叶拼音Shānɡ L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van Houtt.」2.P

  • 毛叶巴豆树

    药材名称毛叶巴豆树拼音Máo Yè Bā Dòu Shù别名刹埂(傣)来源大戟科毛叶巴豆树Croton caudatus Geisel. var. toment

  • 紫玉盘

    药材名称紫玉盘拼音Zǐ Yù Pán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来源番荔枝科紫玉盘属植物紫玉盘Uvaria macrophylla Roxb. var. micr

  • 九牛造茎叶

    药材名称九牛造茎叶拼音Jiǔ Niú Zào Jīnɡ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的茎叶。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生肌。晒干研粉敷外伤;鲜者捣敷无名肿毒。摘录

  • 盒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盒果藤药材名称盒果藤别名假薯藤、水薯藤来源旋花科盒果藤Operculina turpethum (L.) Manso,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利水消

  • 秋海棠花

    药材名称秋海棠花拼音Qiū Hǎi Tá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

  • 紫薇

    药材名称紫薇拼音Zǐ Wēi别名搔痒树、紫荆皮[四川]、紫金标[江西]来源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夏秋采剥落的树皮,晒干;根随时可采。性味

  • 黄屈花

    药材名称黄屈花拼音Huánɡ Qū Huā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花枝。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调。用法用量内服:泡酒,1~2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山鸡蛋

    药材名称山鸡蛋拼音Shān Jī Dàn别名鸡蛋参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山鸡蛋的块根。冬季采集。洗净晒干或蒸熟晒干。原形态多年生缠绕小草本,纤细,具乳汁。块根肉质,白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