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尿血

尿血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溲血。指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尿血,溺窍病也。其原由于肾虚。”尿血与心、肝、肾三经关系较为密切。其症属心肝火盛者,可伴见虚烦不眠,舌咽作痛,少腹胀满,胁肋刺痛,口苦耳聋等。治以清热为主,用导赤散、清肠汤、龙胆泻肝汤等。倘火盛伤阴小便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腿酸软,舌质红,脉弦细数者,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方用保阴煎知柏地黄丸小蓟饮子。亦有日久导致脾肾气虚,尿血淡红,面色萎黄,饮食减少,腰酸肢冷,舌质淡,脉虚软者,宜健脾补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等方。本证可见于肾结核、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某些血液病等病。

猜你喜欢

  • 喉白阐微

    书名。1卷。清·郑梅涧撰。刊于1797年。本书根据作者的多年临床治疗心得,对白喉的辨证论治、药用宜忌、药性、常用验方等都作了比较概括的论述。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小便多

    证名,又称小便利多、漩多。《证治要诀·大小府门》:“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症见小便次数增多而清长,或夜间尿多,并可见腰膝痠软,畏寒肢冷,精神困倦等症。治宜温肾固摄,用附桂八味丸、

  • 嗅鼻瓜蒂散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瓜蒂十四个,母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为末,每用半字,临卧先含水一口,嗅药入鼻。治黄疸,遍身如金色者。

  • 虑瘕

    病证名。亦作伏瘕。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虑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虑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

  • 布指

    切脉指法。切脉者手指布置的方法。一般不论用左手或右手,均先以中指端按定病人寸口脉的关部(以掌后高骨处为准),继以食指端按于寸部,无名指端按于尺部。并根据患者的体长,相应调整三指的距离,高大者,指距稍宽

  • 目痒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

  • 栝蒌汤

    ①《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方。①栝蒌四两,麦门冬、人参、干地黄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土瓜根五两,大枣二十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产后口渴。②栝蒌、人参各三两,炙桑螵蛸、炙甘草、黄连、生姜各二钱,大

  • 火位

    运气术语,君火相火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张景岳注:“火之主气有二:春分后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主之,二之气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主之,三之气也。”

  • 伏梁

    古病名。①指心积症。《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难经·五十四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治宜伏梁丸等方。参心

  • 门户

    ①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望诊遵经》:“所谓门户者,阙庭(印堂)肺门户,目肝门户,耳肾门户,口心脾门户。”《脉经》:“病人首部,耳目口鼻有里气起,入于口者,为入门户。”②经气出入道路。《灵枢·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