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热病》。指泪出不止的证候。详流泪证条。
名词。出《洞玄子》。指阴道。
即胸骨剑突。
病名。疟疾之一。①指专受暑邪而得疟者。《证治汇补·疟疾》:“暑疟者,其症大寒,大烦,大喘,大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单热微寒,宜清暑解表。”《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暑疟者,专受暑而得,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桔梗,详该条。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寒凉药治热证,反佐以热而发挥作用。例如实热证热郁于里,出现四肢厥逆的假寒症状时,服用寒凉药常被吐出,佐以温热药或寒药热饮,则不格拒。《素问注证发微》:“寒以治热,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龙船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疬串。《灵枢·痈疽》:“其痛坚而不者,为马刀挟瘿”。即瘰疬成串,质坚、其形长如马刀者称马刀。挟颈所生者,因其状如缨络,故称挟瘿。参见瘰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