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耳中有粉红色脓液溢出。《丹溪心法》:“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谓之脓耳。”由湿热火毒,郁结肝胆而致者,耳中肿痛,口苦心烦,治宜清泄肝火,用泻青丸、龙胆泻肝汤;因风热
【介绍】: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县)人。父姚方林业医,他继承父业治病不计较名利。
外科著作。又名《枕藏外科形图诸说》。2卷。清·胡瑔撰。刊于1767年。此书以病名为条目,论述外科疮疡诸证130条,每条有论有图,尤其突出临证治法,附有作者临证心得。卷末列外科常用方剂97首。现存初刻本
病名。即小产。《经效产宝》:“妊娠伤寒,骨节疼痛,壮热,不急治,则胎落。”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又名臊疳。指下疳痛而兼痒,溃而不深,形如剥皮烂杏。即疳疮的一种。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逆顺障证。古人认为:翳从上方向下蔓延者为顺,反之为逆。病因多属风热侵袭,脉络瘀滞。症见赤脉翳从黑睛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四周向中央侵犯,涩痛羞明,视昏多泪。严重者,可遮
【介绍】:见阮炳条。
胡须多而长。《灵枢·五音五味》:“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
指膻中。在膈上,因其部位近心肺,为宗气发源地,能助心肺输转气血,协调阴阳,使精神愉快,故比喻为臣使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