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病证名。指翳膜侵及瞳神者。《眼科易知》:“膜入瞳神者,因黑白睛上生疮而起,愈后疮痕不没,渐生翳膜,侵入瞳神,此乃肝经积热,大肠燥滞,邪热上逆所致,宜用退热饮清降其热。”参见膜入水轮条。
①瘀,指瘀积。热邪瘀积于血分。②瘀,指瘀血。因热邪深陷营血分,阻滞血络而夹瘀;或本有积瘀,久而夹热,均可致瘀热互结。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阳经别,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
由风寒、痰热、痰湿、痰火等病邪壅阻肺气所致。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症见喘咳息粗,胸满胀痛,痰涎盛,咯痰稠黄或带血,或暴发失音等。《景岳全书》卷一:“肺实者,多上焦气逆或为咳喘。”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因于风湿而致的偏枯证。《圣济总录》卷九:“风偏枯。论曰:气血不足,腠理开疏,风湿客于分肉之间,久而不差,真气去,邪气独留,乃为偏枯之疾。”症见半身不遂,肌肉枯瘦而
青筋缠束之处。相当于地机穴。属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位于膝内侧下五寸,辅骨之下陷中。《素问·刺腰痛篇》:“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因新产血虚多汗出,易中风邪,血虚不能濡养筋脉,风邪易于化燥伤津,故令病痉;亡血汗多腠理不密,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
指冬月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冬月咳嗽,冬月风寒外感,形气俱病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所谓从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气病气虚者,宜补其元气,而佐以解表之药。若专于解表,则肺气益虚,
即紧按慢提。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