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称消中、痟中、消脾。《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本病以善饥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症候,或见小便甜,或因脾胃燥热所致。治宜清胃泻火,滋阴润燥。用白虎汤、抽薪
喻脉来之急迫速疾。《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介绍】:见张明德条。
【介绍】:见毛世洪条。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1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指证候合脉)、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内容与《
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1564年。李时珍鉴于高阳生《脉诀》可商之处颇多,遂撷取诸家脉学精华,撰成此书。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作者以明晰的语句和生动的比
病名。多由肺胃伏热与外邪相合而成。症见悬雍垂肿起,色白如鱼鳞状者。《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之下,与松子风相似,但微肿处起白点,日久白点变成鳞,其鳞向下者是。”治宜清热宣散。用六味汤、紫地汤等加
《灵枢经》篇名。古代对于重要文献,辄刻于玉版之上,以示珍重。篇名《玉版》,亦是珍重之意。本篇主要讨论了针刺的若干禁忌问题。例如痈疽毒内陷脏腑及其他诸病的逆象,均不宜刺。并指出针虽细物,若用之不当,只能
【介绍】:明代医家。字石浮。江苏常熟人。精于察脉,著有《内经摘粹补注》、《医宗要略》,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