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满

四满

经穴名。代号KI1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1.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2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2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主治少腹痛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症,遗精疝气小便淋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气疝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气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也。”多因饮食寒温不适,气机阻塞而致腹中气痛的病症。宜理气为主,用荔香散。②指因气郁而发作的阴囊坠痛,或伴有少腹结滞不舒、大小便困难、遗尿、

  • 珍珠囊

    见洁古老人珍珠囊条。

  • 气厥头痛

    病证名。指因情志触发,气逆于上所致的头痛。见《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症见头痛,头目昏眩,胸腹胀满,呕吐酸水等。治宜理气解郁,可用芎乌散加味。参见头痛条。

  • 两丸冷

    证名。丸,即睾丸。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又称两外肾冷。多因肝经湿热所致。症见睾丸冷,或前阴、尻臀皆冷,阳痿,阴汗如水,小便淋沥或黄或赤臊臭。《证治准绳·杂病》:“溺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

  • 形肥经少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多因体质肥胖,脾虚气衰,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为血,反化为水湿痰涎所致。症见身体益胖,月经逐渐量少,色淡质稀,或夹带下等。治宜健脾除湿。方用二陈汤加当归、川芎。

  • 肠红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

  • 本草经集注

    药物学著作。七卷。梁·陶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的一种。书中补充了原书“序例”部分,并创用了“诸病通用药”的体例,便于药物检索。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名医别录》(为《本经》以

  • 牡荆条

    见《安徽药材》。即牡荆茎,详该条。

  • 有毛老鸦嘴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 经水断续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来断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