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蛔

吐蛔

证名。蛔古作蚘。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呕吐蛔虫。《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有因胃火而吐蚘者,以内热之甚,蚘无所容而出也,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之属是也。有因胃寒而吐蚘者,以内寒之甚,蚘不能存而出也,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仲景乌梅丸之属是也。有因胃虚无食而吐蚘者,以仓廪空虚,蚘因求食而上出也,此胃气大虚之候,速宜补胃温中以防根本之败,如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之属是也。”《张氏医通》卷四:“吐蚘有寒、有热、有寒热交错。寒则手足厥逆,吐出之蚘色淡白者,理中汤加乌梅黄连蜀椒;甚则蚘死而形扁者危矣;热则蚘色赤而多,且跳动不已,安蚘丸主之;寒热交错,则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乌梅丸主之。”并可用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等驱除蛔虫。

猜你喜欢

  • 四叶对

    见《安徽药材》。为银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 热积

    证名。指邪热滞积于里者。《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

  • 长虹贯日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乃赤脉虬丝,纵横粗细,上气轮而缠风轮,最不易治。”参见赤脉贯睛、赤丝乱脉证等条。

  • 攀睛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 玄武汤

    即真武汤,见该条。

  • 阳明衄

    病证名。即鼻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后秋至冬为阳明衄。”参见鼻衄条。

  • 目下有卧蚕

    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形容眼睑浮肿,下睑如卧蚕之状。为水肿体征之一。目下为胃脉所过,属脾所主,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故见眼睑浮肿。

  • 王兆年

    【介绍】:明代医生。字理和,潜山(今安徽潜山)人。年轻时因病弃科举之途而学医,行医五十年,在当地闻名。对贫穷人医病常不计酬。

  • 常色

    即正色。详该条。

  • 殷方山

    【介绍】:见殷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