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恼怒忧郁,肝郁生火,克伐脾胃所致的吐酸症。症见食入吐水酸馊,两胁刺痛,面红升火,脉多弦数。宜用柴葛平胃散、栀连平胃散等方。因脾胃虚寒、宿食、水饮、痰热所致者,亦属内伤吐
以针刺和微波热效应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应先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穴针刺,然后把微波针灸仪的天线接于针柄并固定,调节输出功率,其大小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为度,一般以17~18V为好。每穴每次5~20分钟。
书名。2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改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上卷论病情及防治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并介绍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
见《金匮要略》。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孕妇因阴虚、实热、湿热、气虚等原因,致使膀胱气化不行,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淋漓疼痛的病症。阴虚者,为阴亏肾水不足,脬为火灼,
两侧颞部、耳前上方的头发。《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脏皆衰……故发鬓白。”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系生于睾丸的痈。有急慢之分。急性者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凝所致。多为一侧睾丸肿硬,疼痛剧烈、灼热,阴囊皮肤紧张光亮。治宜清利湿热,疏肝理气。宜龙胆泄肝汤加橘核、荔枝核、川
病名。见《喉科指掌》《喉科秘旨》卷上:“帘珠喉,满喉如白纲油状,两边微肿,根有白点,带红色,小舌红肿,咽水大痛。……治宜清火。”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