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北京地区植物志》。即芦荟,详该条。
【介绍】:明末清初医家。字云密。湖北清江人。明天启乙丑(162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等职。明亡后,隐居三十余年,究心医术,於1666年撰《本草述》一书(1690年刊行)。
脉学著作。3卷(即《利溥集》卷1~3)。清末王鸿骥编于1909年。王氏以黄蕴兮《脉确》一书内容列于篇首,以此引伸,兼采诸家脉学有关专题论述于后,并附妇人、小儿脉法。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校注妇人良方》卷一方。干漆(炒,烟出青白为度)、牛膝(酒浸)各一两。为细末,以生地黄汁一升同药末慢火熬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汤送下。治妇人月经瘀闭,脐腹作痛,及产后癥瘕等症。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疔生于外耳。由肝胆经火毒上炎而发。若生于耳孔内,色黑根深,形似椒目,痛如锥刺,痛引腮脑,破流血水。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外用蟾酥丸磨
《金匮要略》方。黄芪、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小紧。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下颌部,承浆穴外开1寸,当颏孔处。布有面神经,颏神经和面、颏动、静脉分支。主治黄疸,面瘫,齿痛,唇口疔疮;以及齿龈溃烂,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
①指妊娠晚期,胞中余血成块有如儿枕,故名。《经效产宝》:“十月足日,食有余,遂成血块,呼为儿枕。”②病名。见《医学入门》,即儿枕痛,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