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白脓疳靛。指小儿肠寒,下利似白脓的痢疾。多见于素体阳虚的小儿。因阳虚者易为寒湿所袭,寒湿内阻,蕴蓄于肠,气机失利,故见此证。治宜温中利气。用胃苓汤。
丛书名。明·李中梓(士材)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本丛书计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种。分述审脉、辨药及治法。后附尤乘的《寿世青编》。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外台秘要》卷九方。苏子一升,半夏(洗)四两,桂心、炙甘草、人参各一两,陈皮、干姜、茯苓各三两。水煎,分三次服。治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若虚热,去干姜,用生姜六两,并加黄芩二两。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肺形草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拦路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睛明条。
【生卒】:八世纪上半叶【介绍】: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从纪朋学习医学,善于观察病人的气色言谈,判断疾病的浅深。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胁肋部满闷按之坚硬的症状。胁肋为少阳经脉分布之区,病邪与水饮痰瘀凝聚于少阳之募,故见鞭满。治宜和解或兼用攻消,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本症常兼见寒热,胸胁满闷,呕吐等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木疡。因肝经实热或阴虚火炎所致。本病黑睛上发生一个或数个圆形小颗粒样突起,实者小而痛涩,虚者大而昏花,日久反复,黑睛云翳,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变生花翳白陷,甚致溃穿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