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血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远血先血后便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详见各条。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详见痢疾条。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猜你喜欢

  • 药言随笔

    书名。3卷,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症治;下卷为多种救急验方。

  • 茹草编

    书名。4卷。明·周履靖撰。刊于1582年。本书是作者亲自在山野采集可食的野生植物,通过访问,绘图的实践所编成的一部野菜食谱。卷1~2共收野菜101种,均绘图并以诗赋的形式介绍其采集时间及食用法。卷3~

  • 救急备用经验汇方

    方书名。清·叶廷荐辑。10卷。刊于1801年。本书参考并引录历代医学方书中的成方和单方,共分为四门。卷1~3统治门;卷4~6分治门;卷7~8妇人门;卷9~10小儿门。每门分述各科病症及其选方。

  • 育气丸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木香、丁香、藿香、檀香、砂仁、蔻仁、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橘红、青皮、荜澄茄。为末,每服二钱,木瓜煎汤送下。治挟郁不能食。

  • 夜光柳红丸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人参、川芎、荆芥、白芷、煨川乌、天南星、石膏、石决明、炮草乌、藁本、雄黄、细辛、当归、蒲黄、炒苍术、防风、薄荷、藿香、甘松、全蝎各二两,何首乌一两,羌活三两。为末,炼蜜为丸,每服

  • 清涕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指鼻涕清稀如水,喷嚏频频。参见鼽条。

  • 节斋化痰丸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天门冬、黄芩、橘红、海蛤粉、栝蒌仁各一两,芒硝、香附(盐水炒)、桔梗、连翘各五钱,青黛二钱。为细末,入姜汁少许,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嚼烂开水送下。治热痰郁于心

  • 腹痛啼

    指小儿因腹痛而啼。出《片玉心书》。小儿腹痛以食积、虫扰所致者居多,亦有因脏冷腹痛而啼者,则表现面唇白无光,喜热;由瘀血腹痛而啼者,则为面青、肢冷,腹部有块。脏冷者宜温中散寒,用理中丸;瘀血者宜活血祛瘀

  • 淋家

    指素患小便淋沥不尽,尿意频数而量少,排尿时阴茎中作痛的病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 牙疔风

    病名。《喉科心法》:“不分上下内外,生于牙缝之间,初起寒热交作,牙齿疼痛,疮形如粟,红紫坚硬,若麻木漫肿腮颊,神昏者凶,由胃经火毒而成。即服六神丸。”参见牙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