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浊

便浊

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不清为主症的疾患。见《医学正传·便浊遗精》。又称溺浊。浊而色白者为白浊,浊而有血色赤者为赤浊,赤浊实即尿血。有虚实之辨。实症多因痰湿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虚症有中气下陷、阴虚火动、下元虚弱等不同。湿痰流注者,小便白浊,胸脘满闷,苔腻。治宜燥湿化痰。用苍白二陈汤、固元丹、小分清饮等方。若属湿热下注者,更见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用萆薢分清饮徙薪饮等方。脾虚气弱,中气下陷者,症见便浊日久不愈,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软。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阴虚火动者,多见小便赤浊,烦热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用知柏八味丸清心莲子饮等方。下元虚冷者,症见面白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治宜温肾固涩,用鹿茸补涩丸、八味地黄汤秘元煎等方。本症可见于乳糜尿、磷酸盐尿、尿路感染、淋病等疾患。②指浊病,包括溺浊与精浊。《景岳全书·淋浊》:“便浊证有赤白之分,有精溺之辨。”参见条。③下消的症状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痟肾,小便白浊如脂者,此由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

猜你喜欢

  • 胎前霍乱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霍乱。详该条。

  • 疵痈

    病名。出《灵枢·痈疽》。即肩疽。见该条。

  • 厥阴俞

    经穴名,代号BL14。亦称阙俞,出《千金要方》。别名厥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心包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

  • 枕藏外科图

    外科著作。又名《枕藏外科形图诸说》。2卷。清·胡瑔撰。刊于1767年。此书以病名为条目,论述外科疮疡诸证130条,每条有论有图,尤其突出临证治法,附有作者临证心得。卷末列外科常用方剂97首。现存初刻本

  • 骨节疼烦

    证名亦称骨节烦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多由风湿相搏、或邪伤营卫、或邪热犯肾、

  • 中焦如沤

    出《灵枢·营卫生会》。沤,浸渍、腐熟。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沤渍食物、腐熟水谷,故称。

  • 流火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为丹毒发于小腿部。证见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治宜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钱子

  • 眼粪

    眵之俗称。详该条。

  • 二阳一阴

    ①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 小胡麻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