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阳

伏阳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猜你喜欢

  • 真中风

    病名。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简称真中。系指外中风邪而致的中风病。与类中风之风从内生者不同。《医略十三篇》:“真中风者,真为风邪所中。”症见猝然倒仆,昏不知人,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言。治疗

  • 壁蟢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详该条。

  • 白马胎

    见《广东中草药》。即走马胎,详该条。

  • 穿掌疽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阅耕斋

    【介绍】:见刘均美条。

  • 阳明脉

    经脉名。即足阳明。《马王堆汉墓帛书》:“阳明脉:系于骭骨外廉,循骭而上,穿膑,出鱼股□□□□,穿〔乳〕,穿颊,〔出目外〕廉,环〔颜〕□。是动则病:洒洒病寒,喜龙(伸),娄(数)吹(欠),颜〔黑,病种(

  • 疏表

    疏解表邪,同解表法。详该条。

  • 养心安神

    安神法之一。治疗阴虚而心神不安的方法。由于心血亏损,以致心悸易惊、健忘失眠、精神恍惚、多梦遗精、大便燥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用柏子养心丸。

  • 胎液

    滋养胎儿的液体。《婴童百问·初诞》:“婴童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成,五脏六腑,百骸之体悉具,必藉胎液以滋养之。受气既足,自然分娩。”

  • 儿科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