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脏

五脏

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猜你喜欢

  • 内伤蓄血

    病证名。指蓄血是由于内伤所致者。其症胸胁或小腹急痛,宜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随痛之高下选用之。体虚者,可略加桂、附;若下血瘀滞,色晦不鲜者,酌加温补气血之品。参见瘀血条。

  • 兴隆

    经外奇穴名。《凌氏汉章针灸全书》:“兴隆二穴,小肠为腑,主心中冷惫年深,气上攻或结双痃或痞块,兴隆二穴与针通。其穴在脐角斜上一寸,以指按痃跳是穴。令人仰卧之,取草一根作三寸三折,一角按神阙中,二角尽处

  • 黄肠

    即胃。《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是以五脏所属的五色,分配五腑而得名。

  • 月假

    出宋·齐仲甫《女科百问》。指月经,详该条。

  • 蟮漏

    病名。生于小腿肚的一种疮疡。出《医说》卷六。由湿热内搏,外感风邪,滞于肌肤,留于血脉而成。常发于小腿肚。初起形如湿疮,痛痒相兼。破流黄水,疮口深如钉钻,缠绵难愈;若疮口受寒,则疮口肌肤发冷。治宜清热理

  • 实脉

    脉象之一。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经》:“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主实证。《校正图注脉诀》:“实者,阳也。指下寻之不绝,举之有余,曰实。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体劳倦。”

  • 李希邕

    【介绍】:见李密条。

  • 新编黄帝内经纲目

    医经类著作。李今庸主编。作者精选《内经》中62篇学术及实践价值较大而又相重复的经文333段,归纳为成人与自然、养生、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针灸、运气及医学教育等十二大类予以校勘

  • 石湛棠

    【介绍】:见石芾南条。

  • 出自鼻之液。《诗·泽陂》:“涕泗滂沱。”《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涕、泗、洟,皆鼻液也……以生于肺,则曰泗。”即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