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买麻藤

买麻藤

《中药大辞典》:买麻藤

药材名称买麻藤

拼音Mǎi Má Ténɡ

别名买子藤(《广东通志》),驳骨藤(《陆川本草》),大节藤、乌骨风、麻骨风、黑藤、鸡节藤、鹤膝风、小木米藤(《广西药植名录》),脱节藤、竹节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接骨藤(《全展选编·外科》)。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茎叶

原形态木质藤本,长12米或更长。茎枝圆形,具明显的节,皮灰褐色或暗褐色。叶对生,椭圆形、窄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3厘米,宽2.8~5厘米,先端具钝尖头,基部楔形或稍圆,全缘,革质;叶柄长5~12毫米。花单性,轮生于有节的穗状花序上;总苞浅杯状,由多数苞片合生而成;雄花序不分枝或1次分枝,具总苞9~13轮,每轮有雄花40~70朵,花被管微呈四棱状盾形,雄花序先端有一轮雌花;雌花序生于老枝上,通常分枝,海轮总苞有花3~5朵。种子核果状,肉质的假种皮黑棕色,长椭圆形、卵圆形或长方状倒卵形,近无柄。花期4~6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常生于林中,或山坡、山谷、河边。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根和茎含数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在试管内买麻藤(品种未鉴定)100%煎剂对甲型链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杆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扦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茎叶: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

①《陆川本草》:"茎叶:续筋骨。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茎叶:接骨,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藤茎祛风去湿,活血散瘀。治风湿性腰腿痛,筋骨酸软,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或捣烂酒炒敷。

复方治骨折:鲜接骨藤适量捣烂,酒炒,复位后热敷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全展选编·外科》)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取买麻藤1~2两,加水2碗,煎后冲冰糖服,每日1~2剂。高热者加用其它药物。治疗急性呼吸遭炎症感染50例,多数服药1~4剂见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买麻藤4两,水煎两次,混合浓缩成60毫升,3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90例,近期控制19例,显效27例,好转31例,无效13例。或用买麻藤1.5两,盐肤木干根或茎1两,制成糖浆或片剂,一日3次分服。治疗196例,结果近期控制27例,显效50例,好转76例,无效43例。将近半数病例在三天内见效,绝大多数在10天内见效。其止咳、化痰作用优于平喘,且祛痰作用似与抑制腺体分泌有关。对中医辨证属于虚寒型的疗效较好,属痰热型和肺燥型的疗效较差。适当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副作用:以口干、头晕为主,其次如视力模糊,鼻咽干燥,胃痛等。一般均较轻微,多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此外,曾将买麻藤、盐肤木加入扑尔敏制成雾化剂行雾化吸入,治疗84例,近期控制27例,显效24例,好转27例,无效6例。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③治疗急性胰腺炎

将买麻藤制成200%浓度煎液,日服3次,每次20毫升,治疗20例,见效18例,无效2例。见效时间最快2天,最长9天,平均为6天。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买麻藤又名:倪藤、芦子、蛤蛤藤、见水生、山花生、狗屎藤、乌目藤、搏节藤、山米藤、米麻藤、鸡母麻、大节藤、力梅,亦供药用。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叶形较大,长方形或长方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4.5~10.5厘米;雄花序1~2次分枝,雄花数目较少,每轮总苞内仅有20~40朵花;成熟种子具长2~5毫米短柄,假种皮黄褐色或红褐色。分布云南南部、广西及广东西南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买麻藤

药材名称买麻藤

拼音Mǎi Má Ténɡ

别名大瓠藤、含水藤、买子藤、驳骨藤、大节藤、麻骨风、鹤膝风、果米藤、脱节藤、竹节藤、接骨藤、苦楝藤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职方典》:肇庆府买麻藤,缘树而生,有子,味苦可食。山行断取其汁饮之,可以止渴,干之可解蛇咬毒。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买麻藤,有毒部分:种皮内的毛。中毒症状:头晕、呕吐。

来源药材基源:为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netum parvifolium (Warb.) C. Y. Cheng ex Chum[G.scandens Roxnb.var.parvifolium Warb.]2.Gnetum montanum Markg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木质缠绕藤本,长4-12m。常较细弱。茎枝圆形,土棕色或灰褐色,皮孔较明显,具膨大的关节状节。叶对生,革质;叶柄长5-10mm;叶片狭椭圆形、长卵形或微呈倒卵状,有光泽,长4-10cm,宽2.5-4cm,先端急尖或渐尖而钝,稀钝圆,基部宽楔形至微圆,侧脉斜伸,背面网脉明显。雌雄同株;球花排成穗状花序,常腋,稀生枝顶;雄球花序不分枝或一次分枝,分枝三出或成两对,其上有5-12轮环状总苞,40-70;雌球花序多生于老枝上,每轮总苞内在雌花5-8。种子核果状,长随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1.5-2cm,无柄或近无柄,熟时假种皮红色。花期4-6月,果期9-11月。

2.与小叶买麻藤的主要区别是:叶形较大,常呈长圆形,长10-25cm,宽4-11cm;雄球花序一至二回三出分枝,每轮总苞内仅有雄花25-45;成熟种子具2-5mm的短柄,假种皮黄褐色或红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较低的干燥平地或湿平地或湿润谷地的森林中,缠绕在大树上。

2.生于海拔1600-2000m地带的森林中,缠绕于树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小叶买麻藤 藤圆柱形,节部膨大,外皮灰褐色,断面皮部褐色,木部淡黄色。叶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4-10cm,宽2.5-4cm,雄花序不分枝或1次分枝。气弱,味微苦。

(2)买麻藤 与小叶买麻藤不同点为:叶呈长方状披针形或巨圆形,全缘,基部楔形,长10-20cm,宽4.5-10cm。雄花序1-2次分枝。

化学成分1.小叶买麻藤茎含买麻藤素(gnetifolin)A、B、C、D、E、F,异食用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全株含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盐酸盐(dl-demethyl coclaurine hydrochloride)等。

2.买麻藤茎含2-羟基-3甲氧基-4-甲氧羰基吡咯(2-hy-droxy-3-methoxy-4-methoxycarbonypyrrole),2-羟基-3-甲氧甲基-4-甲氧羰基吡咯(2-hydroxy-3-methoxymethyl-4-methoxycarbony-lpyrrole),3,4′-二羟基-4-甲氧基二苄醚(3,4′-dihydroxy-4-methoxydibenzylether),3,3′,4′-三羟基-4-甲氧基二苄醚(3,3′,4′-trihydroxy-4-methoxydibenzylether),2,3-二苯基吡咯(2,3-diphenylpyrrole),N,N-二甲基乙醇胺(N,N-dimethylethano-lamine)。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 在试管内买麻藤(品种未鉴定)100%煎剂对甲型链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杆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强心作用 0.1%消旋去甲乌药碱盐酸盐0.1ml,可使豚鼠离体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显示强心作用。

3.解痉作用 豚鼠肺灌流实验发现对组胺、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拮抗作用。在静注0.1mg/kg后即显示拮抗组胺引起的气管痉挛。

4. 镇咳作用 复方买麻藤(买麻藤2份,盐肤木1份)的煎剂,经动物实验证明,有止喘作用及较弱的镇咳作用。

性味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性血;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腰痛;鹤膝风;跌打损伤;溃疡病出血;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15-60g。或捣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茎叶:续筋骨。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2.《广西药植名录》:茎叶:接骨,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藤茎祛风去湿,活血散瘀。治风湿性腰腿痛,筋骨酸软,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宽尾石韦

    药材名称宽尾石韦拼音Kuān Wěi Shí Wéi别名毛石韦、小石韦、舌鹅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越南石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rosia tonkinensis(Gies.)Ch

  • 苎麻叶

    《中药大辞典》:苎麻叶药材名称苎麻叶拼音Zhù M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叶。原形态详"苎麻根"条。化学成分叶含黄酮,其中芸香甙0.

  • 露兜竻心

    《中药大辞典》:露兜竻心药材名称露兜竻心拼音Lù Dōu Lè Xī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叶芽。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②

  • 乌蔹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药材名称乌蔹莓拼音Wū Liǎn Méi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

  • 山茱萸

    《中国药典》:山茱萸药材名称山茱萸拼音Shān Zhū Yú英文名FRUCTUS CORNI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

  • 小茅香

    药材名称小茅香拼音Xiǎo Máo Xiānɡ别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黑骨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出处《分类草

  • 野牡丹子

    《中药大辞典》:野牡丹子药材名称野牡丹子拼音Yě Mǔ Dān Zǐ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牡丹"条。性味《福建中草

  • 岩白菜素

    药材名称岩白菜素英文名BERGENINUM性状本品为白色疏松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或热渐变色。本品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熔点:取本品,在130℃干燥后,依法测定(附录ⅦC)

  • 柴胡叶链荚豆

    药材名称柴胡叶链荚豆拼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

  • 镰片假毛蕨

    药材名称镰片假毛蕨拼音Lián Piàn Jiǎ Máo Jué英文名herb of Falcate-lobe Pseudo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