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膂内俞
【介绍】:
见中膂俞条。
【介绍】:
见中膂俞条。
【介绍】:参见徐述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惠眼观证》,已佚。
见《四川中药志》。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多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或邪热耗损肺阴所致。临床表现既有肺虚、亦有阴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少苔,脉细数。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治宜滋阴润燥,咯血者须清络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
与脉象相应的病症。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等。
见率谷条。
出李肇《国史补》。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钩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