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时时欲便,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丹溪心法·痢》:“其或气行血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证。倍用当归身尾,却与生芍药、生地黄、生桃仁佐之,复以陈皮和之,血生自安。”
病名。《诸病源候论·水蛊候》:“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即水鼓。详该条及蛊条。
七怪脉之一。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介绍】:明代医生。字图南。江西丰城人。精于医术,旅游行医于宝庆(湖南邵阳)。专心研究四诊,治病认真如临大敌,遇有疑难,常静夜思索,晨起即赴病家处治,并常用所得报酬购买奇方秘论。著《医经翼耑》,已佚。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因服药后引起的哮喘。可因药物过敏,或其人体气素虚,劳倦过度,或病后用攻伐药太过,以致喘不能收。治宜扶正为主,如补中益气汤等方。《医学入门·喘》:“因服补药喘者
推拿手法。出《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将五指分开满把拿捏,常用于头部和肌肉丰满处,有通调气血作用。
病名。①《素问·腹中论》:“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绝,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②指妇女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按人体的“中轴”来讲,前后侧移位(即上、下侧移位)用提按法,即两手拇指按上突的骨折一端向下,余指提下陷骨折的另一端向上;内外侧移位(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即一手端正骨折
见《四川中药志》。即茴香根,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