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之一。脉波幅较短,不能满于寸口,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部均有不足之感,主气病。短而有力主气郁,短而无力主气损。《素问·脉要精微论》:“短则气病。”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羽代表水运,水运平气之年,无太过和不及,称为正羽。
病证名。指湿热所致的腹泻。由湿热内侵,蕴结肠胃所致。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如泄泻黄稠,腹痛作热,面红口渴,此热湿也,其症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如兼腹痛舌苔黄厚者,用香连导滞丸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
①出《脉经》。指妇女前阴。②气穴穴的别名。见《针灸甲乙经》。详气穴条。
形体受寒。《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形寒饮冷则伤肺。”或作身体寒冷解。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②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
病名。《疡科全书》:“挟吐血而来者,或因患疬而至吐血者,俱名绝命疬。”宜凉血止血,用加减生地黄汤。相当于肺结核咯血兼淋巴结核等。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方。肉桂、大黄、白芍药、泽泻、炒牵牛子、炒桃仁各一分,甘草半分。为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日二次。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证名。指表热、里热症状同时存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多由表证未解,邪热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