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三楞草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

药材名称三楞草

拼音Sān Lénɡ Cǎo

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全草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丛生,高8~85匣米,扁三棱形。叶片长线形,短于秆,宽3~5毫米,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3~5枚;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枝4~9枚,长达12厘米,每辐射枝具5~10个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1~4厘米,具小穗5~22个;小穗排列疏松,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压扁,长4~10毫米,具花6~22朵,鳞片排列疏松,膜质,宽倒卵形,先端微缺,具短尖,有脉3~6条;雄蕊3;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三棱形,褐色。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于田间、山坡、路旁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味淡,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左瘫右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O.5~2两;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三楞草

药材名称三楞草

拼音Sān Lé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Rice Galingale

别名三轮草、细三棱三棱草、水三棱,小三棱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iria L.

采收和储藏:8-9月抽穗时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碎米莎草,一年生草本,高10-60cm。秆丛生,纤细,扁三棱形。叶基生,短于秆,宽2-5mm,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2-5,下面2片常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穗状花序卵形或圆形,长1.5-4cm,有小穗5-22;小穗直立,排列疏松,斜展,线状披针形,长4-10mm,宽约2mm,有花6-22,小穗轴近无翅;鳞片宽倒卵形,淡黄棕色,长约1.5mm,先端微凹或钝圆,有不明显的尖头,背面龙骨状,有脉3-5;雄蕊3,花药小;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三棱形或椭圆形,褐色,密生突起的细小,长约1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田间、路旁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台湾等地。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筋骨疼痛;瘫痪;月经不调;闭经;育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左瘫右痪。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良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良藤药材名称良藤别名滚天龙、山豆根来源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轮环藤Cyclea racemosa Oliv.,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理气,止

  • (鱼彭)鱼鳃

    药材名称(鱼彭)鱼鳃拼音( Yú Pénɡ ) Yú Sāi英文名gill, branchia of Japanese Devil ray;Mobula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蝠

  • 除虫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除虫菊药材名称除虫菊别名白花除虫菊来源菊科除虫菊属植物除虫菊Pyrethryum cinerariifolium Trev.[Chrysanthemum cinerariae fo

  • 盾果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果草药材名称盾果草别名盾形草来源紫草科盾果草属植物盾果草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的全草。4~6月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

  • 千里马

    药材名称千里马拼音Qiān Lǐ Mǎ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滇川唐松草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finetii Boivin[T.deciternatum Boivin

  • 芒茎

    《中药大辞典》:芒茎药材名称芒茎拼音Mánɡ Jīnɡ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茎。原形态芒(《本草拾遗》),又名: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记》),笆茅(《纲目》),度芸

  • 毛枝崖爬藤

    药材名称毛枝崖爬藤拼音Máo Zhī Yá Pá Ténɡ别名红五加、五爪龙、大血藤、扁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ovatum

  • 莲子心

    《中国药典》:莲子心药材名称莲子心拼音Lián Zǐ Xīn英文名PLUMULA NELUMBINIS别名莲心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

  • 笔仔草

    药材名称笔仔草拼音Bǐ Zǎi Cǎo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猴毛

  • 小赤麻根

    《中药大辞典》:小赤麻根药材名称小赤麻根拼音Xiǎo Chì Má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荨麻种植物小赤麻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亚灌木,高50~100厘米。茎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