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三棱散

三棱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棱散

药方名称三棱散

处方莪术(煨)、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二两;白茯苓(焙)四两,甘草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脾疼,及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

又治年高气弱,三焦痞塞,常觉妨闷,并宜服之。

常服宽胸利膈,消酒食,和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用水一大盏,枣一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三棱散

药方名称三棱散

处方莪术(煅)益智仁 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60克 白茯苓(焙)120克甘草(爁)9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胸利肥,消食和胃。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腹疼;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年高气弱,三焦痞塞,脘闷不舒。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一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15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樗根汤

    药方名称樗根汤处方樗根白皮(炙香,锉)23克 无食子1枚 肉豆蔻(去壳)1枚 茜根(锉)15克 茶末7.5克制法上五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主小儿泻血不定。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

  • 咀华清喉丹

    药方名称咀华清喉丹处方大生地黄(切片)1两,硼砂(研细)1钱半。功能主治咽喉肿疼。用法用量将生地黄1片,裹硼砂少许,徐徐嚼细咽之,半日许宜将药服完。各家论述生地黄之性能滋阴清火,无论虚热、实热,服之皆

  • 苓桂理中汤

    药方名称苓桂理中汤处方理中汤加肉桂、茯苓。功能主治降阳利水。主火虚上乏,口糜,泄泻。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黑花蛇散

    《医宗金鉴》卷七十五:黑花蛇散药方名称黑花蛇散处方麻黄(炙)30克 黑花蛇(即乌蛇,酒浸)18克天麻白附子干姜川芎附子(制)草乌(泡,去皮)各15克 蝎梢7.5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破伤风,痰

  • 大黄散瘀汤

    药方名称大黄散瘀汤处方水蛭(炒黑)3钱,大黄3钱,丹皮3钱,当归1两,红花3钱,桃仁14个,生地5钱。功能主治蓄血病,小便利而大便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电制膏

    药方名称电制膏处方宣黄连4钱,大艾叶2钱。功能主治眼疾。用法用量上药火烧作灰,以细生绢作筛于盏上,新汲水滤过如淋灰汁状,候得1中盏许,除去滓,以清澄药水用铜盏坐热汤中,通手洗,临卧点两眦。摘录《袖珍》

  • 更衣大黄丸

    药方名称更衣大黄丸处方大黄7分,葶苈4分(炒),牛黄3分,人参2分,厚朴(炙)2分,芫花(炒)2分,桂心1分,黄芩1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腹大鸣,及内热坚不得大便。用法用量每

  • 干桃丸

    药方名称干桃丸处方树上自干桃子2-7枚,黑豆1两,巴豆7粒(去皮心膜,出尽油)。制法上为细末,滴冷水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功能主治鬼疟。用法用量每服1丸,清晨用井花水吞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 理气化瘀消肿汤

    药方名称理气化瘀消肿汤处方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5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功能主治理气化瘀,清热通腑。主肝郁气滞血瘀。用法用量

  • 查补二陈汤

    药方名称查补二陈汤处方山查、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功能主治伤寒温疫初起3-4日之间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