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恶

七恶

证名。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往往与五善并称。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睡,三恶也;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脱,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②《外科正宗》卷一:“一恶神志昏愦,心烦舌干,疮形紫黑,语言呢喃;二恶身体强直目睛斜视,疮流血水,惊悸不宁;三恶形容消瘦,脓清臭秽,疮处软陷,不知疼痛;四恶皮肤枯槁,鼻动声嘶,痰多喘急;五恶形容惨黑,口渴囊缩;六恶周身浮肿,肠鸣呕呃、大便滑泄;七恶恶疮倒陷,形如剥鳝,四肢逆冷,污水自流。”临证出现其中四项则危重难治。

猜你喜欢

  • 良方

    见苏沈良方条。

  • 白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颜色干枯,目下赤、口干舌缩,心中恍惚,四肢烦重,此是白黄。”治用灸烙法,内服地黄当归汤。参黄疸有关条。

  • 犍(jian 践)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 魏直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桂岩,又字廷豹。浙江萧山人。先为儒生,能诗,通医,尤专于痘疹。著有《博爱心鉴》一书。主张治疗痘疹贵于气血充足,治疗偏于补气血,对于表里虚实的辨证不够重视。

  • 涎唾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 肾虚证

    指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肾虚,……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虚,论曰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之经不利,故其证

  • 假桃花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 温肺散寒

    即温肺。详该条。

  • 医医小草

    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者指出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所附《游艺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贴壁蜈蚣

    见《安徽中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