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思考中医>(4)天地交通的标志

《思考中医》(4)天地交通的标志·

由太阴去看气交。上面我们谈到太阴的气化之常,这个常就是“太阴所至而化为云雨”。作为太阴,其气化启动后,会产生化和云雨。化是什么呢?《素问》云:“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而《韵会》则曰:“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因此,化主要指的是万物的生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将“化”与“云雨”同列为太阴气化之常,是极具深义的。云雨之事我们司空见惯,但是,要回答它与化、与万物生息何以具有如此密切的关联,却需要我们从理上来作一番思考。

云雨的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得十分清楚:“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云雨是天地产生的。更具体一些,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气交产生的。地气升,天气降,天地气交,这个过程我们在前面讨论否泰二卦时候已经谈到过。也知道天地气交的重要性。天地不交,则万物不通而死。天地气交,则万物通而生息。可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这个气交的过程有些玄乎其玄。能不能有一个方法使我们更直接一些地把握气交?能不能有一个手段使我们更明白一些地洞察气交?有!这个方法、这个手段就是云雨。

参透云雨,造化可知。云雨是天地气交的产物,是天地气交过程中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志。天地气交,万物方生。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象中去探求玄乎其玄的天地气交,进而去探知这个万物的生息呢?所以,云雨的事你若参透了,它真是我们仰观俯察天地、妙解阴阳万物的一个极其方便的法门。

你要考察万物的生息,你要考察天地气交的状况,你看什么呢?看这个云雨即可了事。扯远一些,火星上有没有生命?月球上有没有生命?用得着去登陆吗?不用去登陆,你就看这个云雨就行了。如果没有云雨,你就知道这儿的天地还没有交通,天地都没有交通,你去找什么生命?你去找什么万物?那不是白费心思。现在的卫星探测技术很发达,虽然确定一个星球上有没有生命还难以办到,但是,确定它有没有云雨,应该不会太困难。而云雨的事一旦确定,其实也就为我们寻找地球外生命奠定了一个大的方向。

讲近一些,我们这个地球,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天地气交的状况亦不尽相同。以地域而言,有的地方云雨多,有的地方云雨少,有的地方甚至终年都见不到云雨。云雨多的地方,云雨均匀的地方,天地气交的情况相对就好。你去看这些地方,不但万物生息茂盛,而且多半人烟稠密。大家看一看云南、四川,及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生息情况,就知道笔者在这里不是胡说。而云雨少的地方,甚至是终年不见云雨的地方,你去看它,大都是沙漠、是不毛之地,是杳无人烟之区。为什么呢?因为天地的气交不行。天地不交,所以,万物不通,怎么会有生息?怎么会有人烟?从时间而言,上述这个特征更为突出。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以春夏二季降雨为多,秋冬二季降雨为少。而春夏二季万物发陈、蕃秀,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秋冬二季万物容平、凋零,一派荒凉景象。春夏二季以泰为起手,泰者天地交也,交故生云雨;秋冬二季以否为起手,否者天地不交也,不交故少云雨。

由太阴至而有云雨,由云雨而知天地气交,而知万物生息。是知太阴在天地气交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现在我们由大天地拉回到小天地,在人体中“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化还是讲生息,生化,太阴脾(胃)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是应太阴所至的“化”。太阴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人体这个小天地如何气交?就要靠这个升降枢纽。那么,这个云雨呢?这个天地气交的标志,这个升降的标志,在人身与什么相应?在人身上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东西,用以反映其气交,显示其生化呢?当然可以。这东西就是大家熟知的“口水”。中医把它称为“涎”,西医将之称为“唾液”。涎也好,唾液也好,大家都不能小看它,它是人身气交的标志,生息的标志。经云:“言人者,求之气交。”既然人以气交为本,那你怎能小看它呢?

在天地自然里,我们以云雨去看它的气交,看它的生息,的确是一个再方便不过的法门。而在人身,从你口中的“涎”,从你口中的“唾液”去看,又何尝不最方便呢?对于生命的良好状态,我们可以用生息来形容,可以用化来形容。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为通俗而直接的字眼,那就是“活”。大家看活字怎么构成?不就是舌水吗?舌上的水,或者是舌周围的水,这水是什么?不就是上面的“涎”,不就是上面的“唾液”。这东西就是“活”,就是生命生息状态的标志。你为什么不可以从这个“活”,从这个“舌水”,从这个“涎”,从这个“唾液”,从这个你最容易体察到的东西,去探求生命内在的状态,去探求生命中那些最奥妙的过程呢?

自然也好,人身也好,其实都有许多像“云雨”这样既显而易见,唾手可得,但又能说明很深奥、很内在问题的东西。可就因为它太“显而易见”,太“唾手可得”了,我们反而“不能见”,反而“不能得”。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劣根,太容易得到的,反而不知珍惜。所以,孔子感叹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而太阴属脾,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五藏化液,脾液为涎。王冰注液曰:“溢于唇口也。”所以,这个涎,这个溢于唇口者,为什么不是云雨呢?你为什么不可以从这个“涎”入手,从这个“云雨”入手,去探知你体内的气交状况,去探知你体内的生息状况,进而去把握你的健康状况,其实,脾涎能不能反映气交,能不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大家一反观自身就知道了。道不远人。当你精神状态、身体状态最佳的时候,这个时候注意体会一下你的口中,看看是不是有一丝丝、一股股清香、甘甜的津液?要是有,这就是你要会的那“东西”。有这“东西”,就像自然有云雨,那你的气交当然是最佳,你的生息当然最佳。你的整个人身都处于“天地交而万物通”的状态,那你的精神状态,健康状态为什么不处于最佳状态呢?而反过来,当你疲劳的时候,当你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关注你的口中,这一丝丝、一股股清香、甘甜的津液还在吗?不在了。代之的是口苦,是口干,是口臭,口粘,反正口中不清爽。为什么呢?气交不行了,人身后天的这个根本出了问题。这样至简至易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用。所以,大家想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用急着去搞化验、去做CT,先感受一下你口中的“滋味”,看看这个脾涎、唾液,也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前面我们谈到,道家修炼的一个重要功夫就是打通大小周天。打通周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经过刻苦的修炼已筑基。前些年气功“大师”满天飞,都打着佛、道的旗号,传你一个功,三天五天就能打通周天。有这么便宜的事吗?可还是有太多的人去图这个便宜。结果是上当了事。周天贯通是要有应验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有客观指标。不是你那里想一想,它就贯通。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应验,就是这满口清香、甘甜的涎液。这涎液有的称甘露,有的称金津玉液。甘露也好,金津玉液也好,无非就是我们上述的“云雨”,无非就是脾涎,当然也还包括肾唾。从这个角度看,周天修炼,不就是提升人体的气交,使这个气交上一个层次,上一个台阶。所以,对我们口中的这点津液你要抓住它,你要看透它,你要真把它当作生命的源头“活水”。学医的人都知道燕窝,就是平常百姓也晓得它的价值不菲。燕窝不就是金丝燕口中的这点涎唾凝结而成的吗?小小金丝燕的涎唾都有这样的作用,那么人的呢?这就可想而知了。经言:善言天者必应于人。上述这个讨论真的参透了,又何尝不是一个“言天应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