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二、耳源性面瘫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二、耳源性面瘫·

耳源性面瘫指耳部疾病或手术损伤引起的面神经瘫痪。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可并发面瘫。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因细菌毒素经面神经鼓室乳突段骨管的先天性缺损,累及面神经,导致面瘫,发病率为1%左右;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大多数系胆脂瘤侵蚀破坏面神经骨管所致,发病率为5~6%。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如额纹消失,不能皱额和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完成鼓腮、撅嘴、吹哨动作等。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时,常发生在耳痛,发热,耳流脓等症状的同时或之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侵蚀损伤部位多在面神经水平段。

3.泪分泌试验,镫骨肌反射试验和味觉试验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

4.电反应试验帮助估计神经变性程度,肌电图用于测试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二、中医学

耳源性面瘫属中医“脓耳口眼喎斜”范畴。本病因脓耳失治,邪毒潜伏于里,入于耳部脉络,邪毒与气血搏结,致使脉络闭塞,气血阻滞,肌肤失于滋养,肌肉萎僻而致。

1.辨证依据:脓耳证并见口眼喎斜症状。

2.临床证型:耳内流脓,日久不愈,突见口眼喎斜症状。患侧口角喎斜,牵向健侧,口津时时外流,不能自止,人中沟歪斜变浅,患侧肌肤松弛无力,运动失灵,皱额眉不扬,眼睑闭合不全,露出白睛。火热邪毒壅盛者,可伴发热,头痛,口苦咽干,耳痛,耳脓稠黄,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偏气血虚者,可见肌肤麻木,无痛感,纳差,唇舌无华,脉细弱或涩。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时,应尽早作鼓膜切开术,同时大量注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控制炎症。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后,应尽早施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根据面瘫时间的久暂、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电诊断试验结果,酌情施行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在手术治疗前后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及神经营养药。眼部涂眼膏或戴眼罩,以免角膜受伤。此外还可以行面部肌肉按摩、理疗及针灸治疗等。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火热邪毒壅盛者,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气血亏虚,瘀阻脉络者,宜益气养血,祛瘀通络。

2.治疗方法

(1)外治:用蓖麻仁捣烂如黄豆大,敷贴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阳白、听宫等穴。每次1~2穴,各穴轮流使用,每次敷24小时。或用蔓荆子黄芪各60g,炙甘草9g,共研末。用开水调敷患处,每日1次。

(2)针灸治疗:以翳风、地仓、合谷为主穴,配用阳白、太阳、人中、承浆、颊车、下关、四白、迎香、大椎、足三里等,每日取主、配穴各1~2个,中等刺激。或用电针。气血虚者,可用灸法。

(3)内治:火热邪毒壅盛者,用龙胆草5g,栀子10g,黄芩12g,柴胡6g,生地20g,车前仁10g,泽泻15g,木通10g,当归10g,桃仁6g,金蝎6g,僵蚕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气血亏虚,瘀阻脉络者,用黄芪6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制白附子6g,法半夏10g,胆南星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