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支气管哮喘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据调查表明,我国哮喘的患病率成人为2%,儿童为5%左右。约半数以上在12岁前起病,50%的病人可在发育期前后缓解或中止,20%的病人有家族史。传统的观点认为病人接触或吸入各种过敏物质后,可产生广泛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痉挛,导致临床上哮喘的急性发作。基于这样的观点,对哮喘的治疗一般多着眼于急性发作时采用各种解痉平喘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选用药物方面也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这样的治疗方法无助于对病情的长期控制。

近年来,通过研究认识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疾病。因此治疗时除了在缓解急性发作症状外,更重要的是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发作。根据哮喘病人病情的不同,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或称之为哮喘的分级治疗。为此,1993年5月我国呼吸学会制订了哮喘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并向全国推广。哮喘治疗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完全控制症状,能预防发作,无药物副作用,肺功能检查接近正常,可以保持正常活动能力。

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同时存在而引起的,根据激发因素和

哮喘类型选择防治方法。防治提倡以吸入药物为主,药液或药粉经支气管吸入后可在局部发挥强大的药理作用,而对全身副作用很小。吸入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支气管舒张剂,如喘乐宁、喘康速、舒喘灵等定量型雾化吸入剂,或干粉剂,如沙普尔等。具体用法是气雾剂每次2揿(200微克),每天3~4次。干粉剂每次1粒(200微克或400微克)每天3~4次。这类药物的特点是使用后数分钟即可起到平喘疗效,维持时间4~6小时。其副作用主要是心悸和手震颤,因此不要过量使用。此外,要注意这类药物除了在有症状时需使用外,在哮喘缓解期不要长期规则地使用,否则容易产生药物快速减敏现象,即耐药现象。另一类药物则是抗过敏性炎症的吸入剂,主要有丙酸倍氯松(如必可酮)、丁地去炎松、色甘酸钠等。具体用法是丙酸倍氯松、丁地去炎松每天400~600微克,分2~3次吸入。吸入后要漱口,避免口腔霉菌感染。色甘酸钠每次10毫克,每天2~3次。这类药物主要是起预防和控制发作作用,需使用数天后才能见效。对于中、重度哮喘病人需较长时期使用(至少8~12周),根据病情好转程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可减量或停止使用。有些病人则需连续使用数月甚至数年以上才可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疗效。

在哮喘治疗中要纠正以下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吸入皮质激素副作用大,不敢长期使用;认为吸入皮质激素的疗效不如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疗效好。其实在医生指导下较长期吸入一定剂量的皮质激素,一般不会产生全身性副作用,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好比是治“标”,而吸入皮质激素或色甘酸钠则是治“本”。

至今在治疗哮喘方面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对于一些其他疗法,如中医治疗、穴位敷贴疗法、脱敏疗法和针灸疗法等因其长期疗效还不很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轻信有关广告宣传,到处去乱投医,甚至去接受一些错误的治疗方法。如不恰当地去接受穴位注射皮质激素疗法,或去服用一些含有皮质激素的中药,结果哮喘未根治,反而产生了严重的全身性副作用。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哮喘病人要避免接触一些过敏物质。引起哮喘的常见过敏原有螨、花粉、霉菌、蚕丝和动物皮屑等,它们存在于生活环境中。有针对性地改善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哮喘病人的饮食原则是:

(1)吃某种食物会引起过敏,导致哮喘发作者应禁忌该种食物;

(2)发作期避免进食过饱,食物不宜太咸,否则易使哮喘发作加剧,并刺激气道产生咳嗽等症状;

(3)忌烟、酒,慎用辛辣刺激性食品,特别要慎用海腥油腻物,以免加重病情;

(4)哮喘发作期,特别是持续发作几天者,宜进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并尽量鼓励病人多饮水,湿化痰液,利于排痰;

(5)哮喘是一种消耗性较大的疾病,因此在膳食中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保证热能供给。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鱼、牛奶、禽等,亦可多些豆制品。当然哮喘患者平时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这对于哮喘的防治也十分重要。

预防复发:可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措施。

抗原脱敏:主要用于吸入型与混合型哮喘,在哮喘发作季节前脱敏效果较好。从低浓度0.1毫升皮内注射开始,每周1次,逐周增加浓度,15周为一疗程,可连续1~2个疗程,对顽固的病人可长期脱敏。

哮喘菌苗:主要用于感染型或混合型哮喘,于发病季节前2个月开始。每周1次,疗程据病情而定,一般8~10周后有效。

(周 新 叶根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