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治法

《古今医统大全》治法·

凡喘暴作,必须发散攻邪为先,喘定之后,方可补养。久病喘咳,未发之前,当扶正气为主;已发之时,当以攻邪为先。若补其既发则喘愈甚,此治喘攻补先后之叙,不可瘥也。

喘证作时无痰,喘愈后却吐痰者,乃痰于已发之时,闭塞不出而为喘。治者于发时,开其痰路则易安也,宜用简要桔梗汤及枳壳前胡杏仁紫苏、栝蒌实等药引出其痰,俟痰出喘退,却调其虚实。虚者补以参、 、归、术,实者泻以沉香、滚痰丸之类是也。

凡喘嗽遇天寒则发,内外皆寒,脉沉而迟者,治法以东垣参苏温肺汤,调中补气加茱萸汤及丹溪紫金丹,以劫去其寒痰者是也。有内热而外逢寒则发,脉沉数者,谓之寒包热治法以仲景越婢加半夏汤发表诸方之类。及预于八九月间未寒之时,用大承气汤先下其热,至冬寒时无热可作,喘自不发者是也。

《纲目》云∶凡喘而卧不得,其脉浮,按之虚而涩者,为阴虚,去死不远,慎勿下之,下之必死,宜四物汤加童便、竹沥青黛麦门冬五味子枳壳、苏叶服之。

凡下痰定喘诸方,施之形实有痰者,神效。若阴虚而脉浮大,按之涩者,不可下,下之必反剧而死也。

大概气喘急甚者,不可骤用苦寒药,火气盛故也。

诸喘曾用正治攻补之法不止者,却用劫药一二服则止。如椒目沉水者,研极细末,用一二钱,生姜汤调下止之,或青金丹用萝卜子、皂角尖等分,姜蜜为丸,每服七八十丸,噙下止之,亦效。劫止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

治哮喘专主于痰,宜先用吐法,不可骤用凉药,必兼发散。

凡哮喘者必须薄滋味,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气为主。老弱人久病气虚而发喘者,宜阿胶人参五味子补之。

少壮新病气实而喘者,宜桑白皮、苦葶苈泻之。

实人用黄 过多而喘者,三拗汤以泻之。

有喘急而痰色清冷者,属风痰,用千缗汤之类。

有阴虚自小腹下火起炎上而喘者,当补阴降火。

凡喘,气虚短气而促,不能相续者,宜参、 补之。

气虚喘呕未可服补中者,只用调中益气汤,绝妙。

喘嗽伤肺者须用阿胶

元气虚,喘而气短者,宜生脉散。

喘而不得卧,卧则喘,心下有水气,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得通流,宜神秘汤。

食积壅滞气喘,用半夏、栝蒌、山楂神曲、栝蒌穣为丸,竹沥、姜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