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二十六、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的唯一途径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二十六、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的唯一途径·

人体“十二经脉”的感应性非常敏感,如缓慢进展性的疾病,当病人本身还未感觉到有疾病症状时,“十二经脉”先已生病而产生了明、阳经脉不平,在病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我们人体的感觉器官才感到自身有了病。

按古人有“治未病之说”以具两种含义:一是在患者还未有感觉到有病之时,而医者在诊候中已发觉到患者有了阴阳经脉偏差而给予及时的调正。二是如肝木有病,知道易传脾土,在治疗上当注重实脾以防其传。故曰:“治未病”。

笔者曾常见到有的病人到医院里通过各项医科仪器检察、化验、都察不出任何疾病的现象,但患者本身又确实感到有病。经我通过“两脉口及两人迎”的诊候,即能发现患者的阴、阳经脉不平衡,经过调治而到达阴、阳平衡之际,其患者即觉得自身的疾病消除。由此,才了解到,现代仪器检察疾病,只能诊断出有形有质肌体内外的器质病变,以及有化验数据的病变,但对一部分因“十二经脉”无形象之机理病变却难以诊断出来。因此,能证明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是诊疗疾病的“本中之本”,而肌体内、外形质的疾患变态乃是“本中之末”。如果遗弃祖国医学中“十二经脉”的本源基理,在辨证论治中就易于导致迷惑。

据现代医学观察人体之内亦有两种相对立的结构,在运行生理形态及病理形态,而在生生化化衍变无息,却不知皆发源于这无形无象之“十二经脉”正负机理的潜能。

我们祖国医学虽具备了这最本源最高深的中医体系理论,但在利用科学化的现代医疗条件上又远远不及西医。例如西医的输液、输血、输氧等,都是西医治疗最优良的疗法,利于急性病及垂危病的救治。但西医治疗慢性疾病在疗效上又远远比不上中医,如长期服用西药。甚至还有不良的药物反应。

因为一些慢性疾病,皆由于脏腑阴阳“十二经脉”在长期偏差不平的运行中、所形成的疾病。按中医治疗,是辨别脏、腑、阴、阳经脉的虚、实之后,才立方用药调治,所施治的原则,是转化脏腑阴阳经脉的运动,使之走向正常,所以恰合纠正患者的病因及病症,故服药虽然长久却少有不良的药物反应。

故认为西医如结合中医理论之阴阳“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机理,来配合药方而治疗,在疗效上应当更为理想。只有将中、值医理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处、才是全面提高医学发展的方向。因此,“十二经脉”之阴、阳、正。负运动的机理,是导引融合贯通中、西医理的纲领。

这“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能联系中、西医理使之在理性上互不矛盾,所以中医之“十二经脉”的阴阳对立机理是促进中、西医理相互协调的理性之一,实能促使研究中、西医学理论而共同到达最高的医学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