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简明医彀>卷之五

《简明医彀》卷之五·

[卷之五] 头痛

(头风。附∶眉棱痛)难经曰∶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不去,则厥头痛。盖厥者,逆也。逆壅而冲其头,故作痛。如痛引脑、齿,陷于泥丸宫者,名真头痛。手足厥冷至节,旦发夕死,非药可治。夫头痛之证,内成者因气血痰饮,七情抑郁;外感者因风寒暑湿,诸邪致伤,然属风火居多。以人之顶,惟风火二气易升故也。矧面为五脏精华,头为六阳会首。宜疏风散邪,兼清火养血,此其大略也。

尤当分别六经及气血寒热、湿痰新久为要。凡太阳巅顶痛连额项,恶风;阳明头目痛连齿颊,身热;少阳头角偏痛连耳,寒热往来;太阴体重有痰,腹满;少阴足寒气逆为厥头痛;厥阴顶痛厥冷,或吐痰沫。有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气虚也;眼目昏花,昼宁夜剧,血虚也;痛而多痰,头目眩运,痰厥也;痛而心烦,体麻足热,湿热也。有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为痛,寒也;目颊浮肿,躁热大痛,热也。新发为实,经年为虚。如头痛恶寒身热属伤寒,从本门治。又头风之证,偏正皆属风热伏留,男子迎风露宿,妇人头不包裹者多患此。日久不愈,邪乘空窍,乃致丧明。偏左属风及血虚;偏右属痰与气虚。治疗方法,头痛同类。经曰∶寸口脉中手短者,头痛。《脉经》曰∶阳弦头痛。凡寸口紧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为头痛。脉浮滑,风痰易治,短涩难痊。

主方

川芎(一钱五分)羌活白芷防风本(各一钱)升麻细辛甘草(各三分)加细茶一撮,葱头三个,水二钟,煎时以复被覆头,通连药罐口,令热气熏头痛处汗出,煎至八分热服。再煎再熏,服完浓包头卧,汗出痛止。巅顶痛倍本,加酒炒升麻、柴胡。火加酒芩;痰加橘、半。冬加麻黄;夏加石膏。太阳,倍羌活,加苍术;恶风寒,麻黄、独活。阳明,倍白芷、升麻;自汗、发热恶寒,葛根、石膏。少阳加柴胡、酒芩。太阴加半夏、苍术、南星;脉沉,理中汤(寒门)。少阴,倍细辛;厥冷,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见伤寒。)厥阴,连项痛,欲入太阴,亦倍羌、苍;厥冷,脉沉缓,吴萸汤主之。气虚,人参、黄;血虚,当归、川芎;两虚,调中益气汤(方见虚损)加川芎、蔓荆、细辛神效。痰厥,半夏白术天麻汤。因湿,可吐湿热,空清膏。有宿痰,先以川芎茶调散吐之,再服川芎、薄荷辛凉之药。犯大寒厥头痛,羌活附子汤。火极大痛,便闭,大承气下(大黄酒煮,方见伤寒)。肥人,二陈加苍白术;瘦人四物,酒芩、防风。劳苦及下虚痛甚,此相火自下冲上,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加芎、归,甚者知、柏、蔓荆、细辛。头面壅肿有热,凉膈散(火门)去硝、黄,加桔梗、荆芥、薄荷。

风热上攻,天麻、蔓荆、台芎、酒芩、细辛。

羌活附子汤

治冬月犯寒及风邪入脑,痛甚连齿,亦名脑风。

麻黄附子(炮)防风白芷僵蚕羌活苍术(各七分)佛耳草(无嗽不用)黄(各五分)甘草升麻(各三分)水煎服。

川芎茶调散

治诸风上攻,偏正头风,头痛,鼻塞声重。

薄荷叶(二两)川芎荆芥防风(各一两)白芷羌活甘草(各两半)细辛(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汤调下。

如圣饼

治风寒伏留阳经,痰饮气逆头痛。

防风半夏天麻(各五钱)南星川乌(炮)川芎干姜甘草(各一两)上末,蒸饼糊和,作饼如钱,每五饼同荆芥末嚼细,茶汤下。

九仙丹

男、妇八般头风,一切头痛。

川乌(炮)石膏(水飞)白芷川芎草乌南星半夏(各五钱)细辛全蝎(各二钱半)上末,韭汁丸桐子大,每五十丸茶下。

空清膏

偏正头痛久不愈,及风热目痛、脑疼等证。

羌活防风黄连甘草(各两半)柴胡(七钱)川芎(五钱)枯芩(两半,酒炒一半)上末,每三钱茶清调如膏,抹口内,临卧白汤下。头痛甚加细辛三钱,痰厥痛加半夏,偏头痛倍羌、防、芎。

上清散

头痛连眉骨,眼痛不可忍。

川芎郁金芍药荆芥芒硝(各五钱)乳香没药(俱另研)薄荷(各一钱)冰片(五分)上为细末,每用三分搐鼻内。

半术天麻汤

痰厥头痛欲裂,眼黑昏运,恶心,如风云中,身重冷不卧。

橘红半夏麦芽(各七分半)白术神曲(各五分)苍术人参黄天麻茯苓泽泻干姜黄柏(各三分)上加生姜三片水煎,一服安。

简便方

决明子为末,水调贴太阳穴,或作枕。血虚痛,当归二两,好酒煎服。

新沐感风∶川芎(四钱)天麻(一钱)为末,蜜和,嚼茶下。久痛,栝蒂末吹鼻,清水出安。

风吹项背脑痛,妇人胎产头痛∶白芷泡,研末,蜜和细嚼,茶下。

风热头痛∶川芎、白芷、石膏,等分为末,每四钱茶下。头项痛,蒸大豆一升枕,愈再蒸。

止痛(太阳丹)∶大南星、川芎(等分)为末,连须葱白捣饼,贴太阳痛处。

痰厥痛∶乌梅(十个)、盐(二钱)水煎服。吐痰愈。

卒痛∶僵蚕末(二钱),汤下。

诸头痛∶苍耳、川芎、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临卧茶下。

冷痛∶艾叶揉软,用帛夹包痛处,以熨斗火熨暖热,痛止。

热痛∶大黄末、朴硝等分研匀,井底泥和作饼,贴太阳及痛处。

痛不可忍∶玄胡索(七枚),猪牙皂角(二条),青黛(二钱)为末,水调数分,令患人卧。竹管送入男左女右鼻中,药至喉小酸,坐起,门牙咬一钱,涎出盛盆安。

[卷之五\头痛] 眉棱痛

属风热与痰,痛连头额,作风痰治。素多怒者,疏肝火,理风痰。见光明痛甚,属肝虚,目不能开,昼静夜剧,导痰汤加细茶。

主方

羌活防风川芎酒芩白芷(各一钱)荆芥薄荷(各八分)细辛升麻甘草(各三分)葱茶煎服。

湿痰,苍白术,二陈,南星;火加栀子、连翘;多怒,柴胡、胆草;血虚,当归、生地、赤芍;肝虚,阿胶、橘叶;风寒,川草乌(俱童便制。)

[卷之五] 项强

经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盖颈项强直,不能回顾,不得转动者,乃风湿之邪,干于足太阳经,或痰热客于经络。或致微痛,脉数而实,右手为甚。治宜驱风散邪,利气舒筋。有痰热寒湿相干者,随证治之。

主方

陈皮半夏茯苓(各一钱半)木瓜(三钱)羌活酒芩(各一钱)红花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兼有外邪加乌药、苍术(各二钱),甚者加乳香、没药。

治项强∶鲜木瓜一个,取盖去穣,入乳香、没药末各五钱,扎定,饭上蒸多次,研成膏。每服五钱,地黄汁和酒下;或干者酒煮,捣入乳、没服。

[卷之五] 身体痛

夫周身骨节之痛,种种不同。有湿郁周身作痛者;有食滞而身痛者;有痰凝经络作块而痛者;有诸骨节疼酸,或寒或热者;有好酒湿热郁滞而痛。至于臂项肿疼,发热呕吐,上焦不能清利者,皆日常酝酿,致生痰涎饮沫,随气上行。浮壅于肺,咳嗽发动稠脓者为痰;留聚于脾,溢流口角不禁者为涎;停积于胃,呕吐出清稀者为饮。饮脉多沉濡而弦;痰脉多浮大而滑;郁滞脉多沉伏;痛甚脉沉而紧。治宜散郁行气,渗湿疏风,清痰去热。痛止之后,调补气血。

主方

苍术羌活酒芩秦艽威灵仙当归防风姜黄甘草水煎服。未安,服后方。

当归拈痛汤

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遍身走注,肩臂背腰腿膝、周身作痛甚者,及风湿诸证。胫足水湿,脓疮溃烂。

苍术白术酒芩羌活猪苓泽泻当归茵陈(铃儿,酒炒)知母(各六分)人参(不用亦效)苦参(酒炒)升麻葛根防风炙草(各四分)水煎(上痛食后服,下痛空心服)。痛甚加乳香。上身痛倍升麻;下体痛加牛膝。腿足加木栝、苡仁;臂痛桂枝。

威灵仙丸

治湿痰风痛。

威灵(酒炒)桂枝羌活(各三两)南星黄柏(酒炒)苍术(各二两)神曲川芎(各一两)防己白芷桃仁红花龙胆草(各五钱)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百丸白汤下。

舒筋散

治风湿血刺身体疼痛,四肢拘挛。

当归玄胡索辣桂(各等分)为末,每二钱酒下。痰滞,二陈汤加肉桂;劳倦身疼,十全大补汤加陈皮、半夏。

清痰宁痛丸

治酒客多饮,致痰涎饮积致痛,兼服拈痛汤效。

橘红茯苓半夏贝母天麻白术胆星白附子栝蒌仁酒芩(等分)上共为末,水法丸绿豆大。每服二钱,白汤下。竹沥、姜汁为丸尤妙。痰饮稀涎散吐。

[卷之五] 肩臂痛

经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若背胀而痛,捶打稍愈者,乃痰滞气凝,故捶散而行之少愈。背痛连腰脊者,皆属太阳经之风寒也。脉有促而急者,有弦紧者,左候左,右候右。肩背痛,治当散风泻火行气(左属血与风,右属气与痰)。

主方

羌活独活(各一钱)本防风甘草(各五分)川芎荆芥(各三分)姜一片葱一茎水煎服。火加酒连;虚加人参。

苍术复煎散

风湿合作,脑后痛,恶寒。颈项、肩脊、筋骨强痛,腿膝酸痛。

苍术羌活(各一钱)白术泽泻升麻柴胡本黄柏红花(各五分)另煎苍术汁二钟,煎众药,再煎如前。

乌药顺气散

治肩背痛(方见中风)。

凡周身、腿膝、臂膊等处痛甚者,用绵絮包暖,以火烘令极热,微汗出痛可止。或以姜葱汤淋洗;或用姜葱熨法(法见伤寒)内以乳香研细,充热酒服尤佳。

[卷之五] 心痛

(附∶膻中痛)经曰∶真心痛者,寒邪伤其君主。手足甲青至节,甚则旦发夕死。厥心痛者,乃寒邪客于心胞络也。盖诸心痛证,皆少阴、厥阴之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上汗出,脉浮洪大。有火实心痛者,因气而食,卒然发痛,大便燥秘,小便短赤,久则注闷,心胸高起,口渴思冷冻饮料,按之愈痛,时作时止,不能饮食,多属久病,急宜下之,服宁痛汤。有寒厥心痛者,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长,大便利而不渴,气微力弱,急宜温之,服术附汤(方见寒门)。凡寒痛者,绵绵无增减,喜手按,近温暖,饮热姜汤则痛少安,多属新感。有恚怒忧郁,饮食劳役;或生冷浓味,不能消散,结而为积,遇食还发,名积心痛。及其脏寒吐蛔,亦致心痛。谓九种者,曰∶饮、食、风、冷、热、悸、虫、注,曰去来痛是也。世之心痛,皆胃脘痛。胃受病不营运,虽多日不食,亦不死。痛初止便食,必复痛甚,脉短而数,痛甚则伏。沉细而迟者生,浮大弦长者死。病患喜热汤暖气,宜热药;如口渴喜冷冻饮料,宜凉药。

主方

苍术陈皮香附抚芎玄胡索五灵脂(各一钱)甘草(五分)草蔻(十粒,研细)水煎服。

伤肉食加山楂;面食,神曲;谷味,麦芽,水果,草果。有块加三棱、蓬术。如吃热姜汤、炒盐熨痛减加良姜、干姜(炮)、官桂、藿香、木香、砂仁。

清火宁痛汤

治心胃痛甚不可忍者,口渴思饮,大便不通,忽大痛或暂止,胸膈间如有块筑塞升上,手按愈痛。此因怒气郁闷成火致痛,妇人多患之。必以大便通利方止。经曰∶痛随利减,胀以利宽。

栀子(姜炒,三钱)黄连(吴萸汁炒)枳实浓朴槟榔(各二钱)五灵脂蓬术玄胡索大黄(各一钱)木香(另研,五分)甘草(三分)上水煎服。未通去木香、甘草,倍大黄,以大便通为度。实人或再加黄芩、赤芍药、金铃子、没药、草果、荔枝核(烧焦)滑石之类。煎成入芒硝一钱。

枳实大黄汤

治大痛,大便不通,口渴等证。

枳实大黄槟榔浓朴(各二钱)木香(另研,五分)水煎温服。

加味七气汤

治七情或风湿致痛。

半夏(制,一钱五分)肉桂玄胡(各一钱二分)人参乳香(各五分)甘草(三分)加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落盏汤

治急心痛。

陈皮香附良姜吴茱萸石菖蒲(各一钱)煎成,先以香油五点入盏内,调匀服。

却痛散

治冷痛。

川乌(炮,二钱)肉桂石菖蒲当归木香胡椒(各钱半)灵脂蒲黄(各一钱)水煎,入盐、醋少许服。

行血定痛丸

治素喜食热物,死血留于胃痛。

玄胡(两半)滑石红花官桂红曲(各五钱)桃仁(三十粒)上为末,蒸饼糊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白术半夏丸

治气血、痰热心痛。

白术(五钱)半夏砂仁白芍当归(各三钱)桃仁黄连神曲(炒)陈皮(各二钱)吴茱萸(钱半)僵蚕甘草(各一钱)上为末,蒸饼糊和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术附汤

寒痛,客忤、尸注,苏合香丸(二方并见中寒)。

简便方

(治心痛)栀子(炒黑)干姜(炒焦)等分为末,水法丸绿豆大,白汤下。

又方(治火痛)栀子(炒焦)煎服;或为末,姜汤调粥糊丸,白汤下。(加草蔻亦可)。

又方(治热痛)栀子、川芎煎服。或栀子合二陈汤加苍术服。凡服栀子药愈后复发者,仍用栀子不效,另入玄明粉一钱,或芒硝服。

又热痛,大便不通,服三花神佑丸(方见痰门)。

又方(治冷痛)良姜、官桂各一钱为末,汤下。

又玄胡索、胡椒各一钱为末,温酒下。

又方(治妇人血刺痛)玄胡索为末,每服二钱,酒汤任下。或桃仁去皮尖,研如泥,饭丸服。

又方(治虫痛)面上白斑唇红,痛后能食,上半月头向上易治。先用肉汁或蜜引虫头向上,服取虫丸、安虫散(方见虫门)。

又楝树根皮煎服,加乌梅、川椒尤好。

又白熟艾一碗,水三碗煎服,有虫吐出。

诸心痛∶玄胡索(一两,)炙草(二钱)水煎分三服。或明矾、石榴皮末各五分,白汤下。

又灶心土末一钱(冷痛酒下。热痛水调)。

又东引桃枝,酒煎服。

又槟榔二钱、陈皮一两为末,每二钱蜜汤送下。

又桃仁七枚,研水调服。

又嫩槐枝,水煎服。

又萱草根一寸,醋磨服。

又枯矾,蜜调服。

又久痛,小蒜醋煮顿服。

[卷之五\心痛] 膻中(两乳之中)痛

属忧思久耗心血,遇忧即发。

主方

当归(钱半)白芍(一钱二分)枣仁丹参(各三钱)陈皮(一钱)贝母茯苓(各二钱)甘草(三分)脉数,加酒炒黄连一钱。

[卷之五] 脾痛

经曰∶心痛脾疼,阴寒之设。凡病胸膈心腹疼痛,动辍饮食劳倦,七情致伤,则脾气为之郁滞。或犯寒暑湿热,及食积痰气,脾受之而作痛,非心痛也。

主方

木香丁香檀香香附乌药莪术官桂片姜干姜白豆蔻砂仁炙草(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紫苏汤调下。

化食丸

治饮啖生冷水果、油腻难化之物,留积胃脘作痛。

浓朴草果砂仁山楂麦芽神曲干姜陈皮良姜(等分)炙草(减半)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淡盐汤送下。

胃苓汤

(方见泄泻)治脾虚积黄而痛。如内伤不食而痛,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加草豆蔻;热加栀子。实热痛,枳实大黄汤(方见心痛)。

大安丸

(方见饮食)治胃不和,食不化,胀痛,或以本方煎服。

简便方

(治脾疼)用乌药、陈皮、紫苏煎服。

又吴茱萸(一两)、桃仁(一两),和炒令茱萸焦,去萸用桃仁研末,分三服,用葱白三茎煨热,煮酒调下。

又良姜(为末一钱),米汤下。

又生姜、川椒、丁香(研末),盐汤下。

又川椒二十五粒,浆水浸一宿,盐汤送下。

[卷之五] 胃脘痛

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夫胃为脾之腑,阳先于阴,故脏未病而腑先病也,甚而致于胁下如刀刺之痛,已连及于脏矣。胃之下口,名曰贲门,与心相连,俗谓心痛。虽曰五运胜复之气,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宫;七情九气,触于内腑而成者。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热辣,煎爆酒腥,生冷溷淆。朝伤暮损,日积月深,痰积血液,妨碍升降。故酸嗳嘈杂,呕哕,噎膈,翻胃之渐也。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而数。初治暂用辛温疏散,后当养正,兼以除邪。

主方

(气郁痰火)抚芎干姜(炮)苍术栀子(姜炒焦)陈皮半夏(姜制)茯苓(各一钱)草豆蔻(研碎)甘草(各五分)生姜(五片)水煎,正痛时服。痛止半日,方可饮食,即食复作痛。

寒痛去栀,加木香、砂仁;痛不止加灵脂、玄胡;痛甚加乳香、没药。

草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作痛,及心脾胞络诸痛,或湿热郁滞寒热痛。

草豆蔻(面包煨,去皮,一钱四分)益智陈皮僵蚕延胡索黄吴萸(各八分)甘草(三分)炙草当归青皮神曲姜黄(各四分)泽泻(一钱,小便数减半)桃仁(七个,去皮尖,另研)柴胡(四分,详胁痛加减)半夏(制,四分)上除桃仁另研,余为末。蒸饼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送下。热厥痛,金铃子散;大实痛,三花神佑丸(方见痰门)。

[卷之五] 腹痛

(附∶绞肠沙)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夫腹痛之证,多因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气乘虚而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经曰∶得炅则止。炅者,以热治寒,治之正也。然腹痛有部分,脏位有高下,感受不同,为病非一。故痛有九种,曰寒、热、食、血、湿、痰、虫、虚、实是也。凡痛绵绵无减增,以热手暖气按之,饮热姜汤之类得暂止,脉沉迟者,虚寒也。时痛时止,腹满坚实,按之愈痛,口渴,大便秘结,脉洪数者,实热也。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脉沉实者,食积也。痛有常处而不动移,从心下至腹,遍满而痛,若小便不利,宜通小便。若小便利者,属蓄血,脉涩者,瘀血或死血也。居处卑湿,多饮停蓄为涎,肥人气虚,脾湿生痰,小便不利,或得辛辣热汤少可,脉濡滑者,湿痰也。痛定能食,时作时止,面白唇红,或肚上青筋肿聚,往来无休止,呕吐清水,脉乍大乍小者,虫也。(脉宜沉细,忌浮大)。

主方

苍术香附抚芎茯苓白芍(各一钱)陈皮浓朴神曲半夏枳实(各七分)甘草(三分)上生姜三片,水煎服。

寒痛加良姜、干姜(炮)、肉桂、藿香、木香、砂仁、吴萸、浓朴;不止加玄胡、茴香,甚者加乳香、没药各五分,研细,调入服。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良姜、吴萸,甚则用理中汤之类(方见寒门)。热痛加栀子(炒)、滑石、黄连(炒)、白芍(煨);不止加玄胡,甚者加木香、砂仁、茴香、乳香从治。食痛加浓朴、山楂、麦芽、木香、砂仁、官桂、干姜。湿痛,小便不利加猪苓、泽泻。痰痛加南星。痛甚防干霍乱,戒米汤,一口即死。

活血汤

治瘀血作痛。

乌药赤芍药当归尾桃仁牡丹皮玄胡(各一钱)枳壳(一钱)抚芎红花官桂木香(各五分)加姜煎服。

桂枝大黄汤

治腹满痛,躁渴。经曰∶痛随利减,胀以利宽。

白芍(六钱)桂枝生姜(各三钱)甘草(二钱)大黄(一钱)姜、枣煎服。

芍甘汤

治诸腹痛效。

白芍(三钱)甘草(一钱)上加生姜五片,水煎服。热痛加黄芩。

草蔻汤

治脐腹虚寒疼痛。

泽泻(一钱)木香(三分)神曲(四分)半夏(制)枳实(麸炒)草豆蔻黄益智仁甘草(炙,各五分)青皮陈皮(各六分)川归茯苓(各七分)上咀,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水煎服。

浓朴温中汤

治胃虚腹满疼痛。

浓朴(姜制)陈皮(各一钱)茯苓草豆蔻木香甘草(各五分)干姜(三分)上咀,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热服。

黄芩芍药汤

治腹痛脉洪大,口渴因火者。

黄芩芍药甘草(等分)上锉,加生姜水煎服。

温经汤

治虚寒腹痛。

良姜香附陈皮浓朴当归茴香益智砂仁木香官桂玄胡(等分)水煎服。

槟梅汤

治虫痛槟榔枳实香附木香砂仁浓朴干姜肉桂川楝子楝根皮(等分)甘草(减半)川椒(二十粒)乌梅(二个)上姜一片,水煎服。未止加黄连。

承气汤

(方见伤寒)加槟榔、木香,治实热痛。

简便方

(治诸腹痛)小麦秆烧灰、去火毒,将麻布包,煮汁服,立止。

又方白砂糖一两,酒三碗煮服。

又菖蒲根二寸(捶碎)吴萸同煎热服。

又官桂一两,水二碗,煎八分服。未止再服,无桂用生姜。

又木瓜三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水煎服。或胡椒二十一粒擂,热酒服。川椒亦可。

又方(热痛)栀子十四枚,豆豉七合,水二大腕,先煮豆豉至碗半,绞去渣,纳栀子煎至八分去渣,分二服。或明矾末淡汤泡服。

[卷之五\腹痛] 绞肠砂

由外感内伤,痛极欲死。先用盐一两,百沸汤、冷水各一碗调化,令饮尽,得吐泻痛止。阴沙手足冷,身有红点,油灯火烧;阳沙肢温,针刺十指爪甲边出血,蘸温水重搭,膝腕有紫点,针刺出血安。

[卷之五] 胁痛

经曰∶肝病两胁痛引少腹,善怒,何谓也?曰∶厥阴肝经之脉,自足而上,环阴器、抵少腹,又上贯肝膈、布胁肋,故两胁下痛引少腹。盖胁痛之证,当分左右治之。左属肝主血,有瘀血为病;右属肺主气,有滞气为病。而脾亦系于右,其经湿胜,故痰饮流注右胁作痛。所以通论,则左属肝火瘀血,右属气郁湿痰。虽然,若左右脉弦者,乃郁怒动肝火,肝木炽盛,则制己所胜之经脾也,侮所不胜之经肺也。肝木乘之,右亦痛矣。如七情气结,饮食失节,冷热不调,常有郁怒者,两胁俱痛,皆宜疏肝木为主。或有湿痰流注,颠仆伤形,所挟之证,不可执一。脉沉涩气滞,弦涩顺,洪大逆。

主方

(左右胁痛)柴胡青皮白芍川芎枳壳(炒。各钱半)香附当归(各一钱)龙胆草木香砂仁(各五分)加姜,水煎服。

气急加桑皮、紫苏;胀加腹皮、草果、陈皮、萝卜子。左痛加黄连(吴萸炒)、桃仁(各一钱)红花(五分)、香附、砂仁、甘草;右痛加陈皮、半夏(各一钱)、槟榔、肉桂(各五分),去芍、芎、当归、龙胆。

当归龙荟丸

通治胁痛,因气成火者神效。

当归龙胆草栀子仁(大者)黄连大黄(酒蒸)芦荟青黛(各五钱)青皮木香(二钱五分)麝香(五分)柴胡(五分)上为末,研入芦荟、黛、麝,用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浓姜汤下。

豁痰丸

治素有痰饮而致右胁痛。

陈皮贝母茯苓栝蒌仁枳实白芥子半夏青皮栀子(各一钱)木香甘草(各四分)加姜水煎。

枳壳煮散

治悲哀烦恼,有伤肝气,致两胁皆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股胁弯痛,四肢不举。

防风川芎细辛枳壳(炒)桔梗(各一钱)甘草(炙五分)葛根(八分)上咀,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左金丸

泻肝火行湿,为热甚之反佐。

黄连(六钱)吴茱萸(一钱)上为末,汤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滚姜汤送下。

木通散

治男、妇胁肋苦痛。

木通青皮川楝子(取肉一两,用巴豆去壳半两同炒黄,去巴不用)萝卜子(炒)莪术木香滑石(各半两)上为细末,葱白汤调下,每服三钱。或煎服即愈。甚者只二服。

异香散

治腹胁痞闷。

莪术三棱益智甘草(各一钱)青皮陈皮(各五分)石莲肉浓朴(姜制,三分)上咀,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温服。

气针丸

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似有针刺,疼痛不可忍。六脉沉伏,按之不可近,此药屡试神效,常服疏肝气、止痛。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大黄(各四两)牵牛(半生半炒熟,取头末,半斤)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左痛不动移乃死血,宜活血汤(方见腹痛)。

因伤劳虚,痛久不止,宜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

熨法

姜、葱炒热包熨,或葱、或艾、或韭、或蒜,皆可熨。

灸法

治卒胁痛。以蜡绳横度两乳中间,屈绳从乳横以趋痛胁下,灸绳尽处三十壮为度。

外贴法

芥菜子水研敷;或吴茱萸醋研敷。

[卷之五] 腰痛

经曰∶太阳所致为腰痛。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是动则项如拔,夹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盖腰者肾之府,为一身之大关节,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且诸脉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内经》推足三阴三阳,皆令人腰脊痛。书叙五种三因致痛。曰阳气不足;曰风痹寒湿;曰肾虚劳役;曰坠堕险地;曰寝卧卑湿五也。如六淫气浸,皆属外因。用力举重,因于坠堕,恶血留滞,闪肭挫气,房劳疲力,耗竭精气;及肾着腰痛,腰冷如水,身重不渴,如带五千钱;因作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臀腰伛偻,腰重引季胁痛,属不内外因。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其证虚羸不足,面色黧黑,两耳热痛,精气不固,齿疼龈肿,失志所为也;腹急胁胀,目视ktkt,所祈不得,意淫于外,宗筋弛纵,及为白淫,郁怒所为也;肌肉濡渍,痹而不仁,饮食不化,肠胃胀满,闭坠腰胁,忧思所为也,皆属内因。感受虽有种种,无出肾虚一门。脉沉而弦涩,血;滑,痰。治虽祛邪,必以补肾为主。

主方

杜仲(姜炒断丝)破故纸(盐酒炒)牛膝当归生地白芍黄柏知母(俱盐炒)熟地(各一钱)茴香(盐炒)肉桂(各二分)怀山药(七分)枣(二枚)煎成,入盐一分,服。多食胡桃肉,饮好酒送药。

痛甚加玄胡,另磨沉香,研乳香、砂仁末服。去白芍药、生地。虚加人参、黄、龟胶、枸杞、山萸之类。

煨肾散

治肾虚,日夜悠悠痛不已,与主方兼用。

杜仲(姜炒,二钱)破故纸(盐酒炒,一钱)上研细,先以猪腰子一个,切七片,盐腌拭净;将仲、纸入茴香末,盐少许掺,挟湿纸包煨,酒下。

青娥丸

治肾虚腰痛。

杜仲(四两)破故纸(二两,一方加牛膝、熟地黄尤可)上为末,胡桃肉四十九个捣细,入山药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下。

补肾丸

治肾虚腰痛。

熟地当归杜仲(各钱半)白芍破故纸枸杞子黄柏(酒炒)川楝肉茴香(盐酒炒)川芎(各七分)桃仁(一钱,炒)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下。

肾着丸

治肾虚为病,身重腰冷如冰,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下重痛如带五千钱。渗湿汤亦可服。

白术茯苓(各四两)干姜甘草(炙。各一两)上咀,每四钱,空心煎服。

川芎肉桂汤

治冬月因感寒湿腰痛,兼行瘀血。

羌活(钱半)柴胡肉桂桃仁当归尾苍术甘草(炙)川芎(各八分)独活神曲防风防己(酒。各三分)上酒三盏,煎至一盏,食前暖室温服。

牛膝酒

治肾受风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牛膝地骨皮五味子薏苡仁川芎羌活甘草(炙。各一两)海桐皮生地黄(二两)上咀,用绵包药,入无灰酒,装入坛内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一日三、四次,常令酒气不绝。

摩腰膏

治寒湿腰痛。

附子(一两)天南星川乌(各二钱半)肉桂(一钱)雄黄樟脑丁香(各一钱半)麝香(五分)上为末,蜜丸龙眼大,每用二丸,姜汁化开,顿热涂腰间,绵纸覆,外烘热,绵衣缚定,内火热。三日一次。

风湿寒热痛,宜当归拈痛汤(方见身痛)。瘀血夜痛甚,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闪挫痛,当归、玄胡、肉桂为末,每二钱酒下。

大便秘,三花神佑丸(方见痰门)。痛甚者,经曰∶腰痛不可俯仰,肾将惫矣。宜参、配补肾药大剂服,忌寒凉药。

简便方

(治腰痛)用大胡桃二个炮焦,取肉烧,酒送下。

又方(治风冷寒湿痛)川乌一两为末,盐酒调,敷痛处,绵纸软帛束之。

又方(治卒痛)杜仲一两,制;次以韭白七茎,盐、花椒、姜、醋、酱,作羹食。

又方(腰肿痛)槟榔末一钱,酒下。

又鳖甲炙为末,酒下。

又方(腰痛无力)风栗子每早吃十枚,再以猪腰子煮粥食。

又白蒺藜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一日三服。

又杜仲一两,川萆二两,为末,每三钱,酒调下。

又红曲一钱,(炒研),酒下。或炒盐熨;或橘核(炒,去壳),茴香酒下。

[卷之五] 眼科

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睛能视。又曰∶肝气通于脉,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患者煎、腥酒、房室、怒郁忧思、久视等因而成。痒而不痛为风眼;红肿刺痛为热眼;肿软酸涩为气眼;视物不明为虚眼。风与热并,赤肿泪出;风与气搏,痒涩昏沉。血热交聚,致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成雀目、盲瘴之形。红肉,心热;黑珠星障,肝火。眼眶赤烂,脾胃湿热;瞳人不明,肾水枯竭。一眼忽痛,乃犯飞丝;瞳子散大,食毒热甚;痛痒大作,火炽生风;拳毛倒睫,脾受肝克。所谓散热为治目之要,行血为疗眼之纲,此皆论其标也。治本之理,补益脾胃,育养心神。脾者,诸阴之首;心者,众脉之宗。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心虚则百骸之荣养皆亏。脉洪火盛,当察何部;涩为血少,浮风、濡湿。

\r五轮八廓图一\ps46a2.bmp\r

五轮歌∶

血轮四属心经,气轮白肺黑风轮,肉轮上下睑脾胃,水轮属肾主瞳人。

\r五轮八廓图二\ps46a3.bmp\r

八廓歌∶

水脾胃关泉心,会阴属肾胞阳门(命门),传道肺肠清净胆,津液膀胱养化林(肝木)。

主方

(初起痛痒)当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防风羌活黄芩黄连石膏(冬不用)栀子(各一钱)荆芥(七分)薄荷(七分)甘草(五分)加灯心二十枝,水煎,食后服。次加木通、菊花。

痛甚,大便实或秘,加酒煮大黄一钱,煎成,化入芒硝五分,未安再服。怒动肝火加柴胡、龙胆草,去薄荷。小便短赤加滑石;郁火加连翘。有星障加木贼、蒺藜、蝉蜕。多泪加蔓荆子。痛止去黄连、黄芩、栀子、归尾、石膏,加当归、菊花、决明子、密蒙花、知母、精草。目不痛,惟是黑睛上有障翳,凝结不退,宜养血祛风。去障药多宜酒炒,加白芷八分、细辛三分,服药时先嚼白豆蔻二粒,辛温退之,去凉药。

凡痛止、障退、肿消,止是隐涩难开,视物不明,药宜养血为主,兼养心神、滋肾水、理脾胃,更宜瞑目静养。如时行暴发风热,火眼肿痛难开,头面俱肿,怕日羞明,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明目丸

生精补血,益肾养肝,退翳止泪,除涩明目。

生地(酒浸)熟地(酒蒸)黄柏(盐炒)知母(盐炒)牛膝(酒浸)枸杞(各二两)蒺藜羌活防风石斛枳壳菊花(各一两)上末,蜜为丸,每百丸空心盐酒下或盐汤,临睡白汤下。久服明目,兼补阴益肾。

六味地黄丸

(方见虚损)加当归、白芍、枸杞子、菊花、五味子,共为末,蜜丸,如前服法。

渗湿清脾散

治常患上下眼眶赤烂,属脾胃湿热。

石膏(一钱)苍术白芷白芍黄芩黄连栀子羌活防风枳壳(各八分)荆芥甘草(各五分)滑石(水飞,三钱)上水煎成,调入滑石末,食远服。

蝉花无比散

治大人、小儿远年、近日一切风眼、气眼,攻注昏暗,睑生风粟,或痛或痒,渐生翳膜。或久患头风,牵搐两目,渐渐细小,眼眶赤烂,并皆治之。若常服,祛风退翳,除障明目。

苍术防风芍药茯苓甘草(各三两)蛇蜕(炒,一两)羌活当归石决明(盐水煮一时)川芎(各二两)蝉蜕(去头、翅,一两)白蒺藜(炒去刺,八钱)上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时饮汤下。或酒亦可。

当归养荣汤

治睛珠痛甚,血少枯涩。

当归川芎芍药防风熟地黄白芷羌活(等分)上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热服。

明目羊肝丸

治肝虚风热,冷泪赤涩,内外障眼。

黄连(三两)家菊花石决明()熟地黄龙胆草麦门冬当归枸杞子牛膝防风羌活黄柏人参柴胡青盐(各八钱)肉桂(四钱)羯羊肝(一具,烙干为末,生捣亦可)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水下。

养肝散

治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畏明。

夏枯草(七两)香附子(三两)俱童便浸透,晒干同为末,每三钱茶下。

明目第一方

古诸贤有目疾皆用此。

省看书,减思虑,专内视,简外视,晨兴迟,夜眠早。

洗方

黄连(五钱)切、煎,上铺稀绢,滤汁洗眼,日三遍。或用黄连五分切,拌人乳蒸点。

又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防风、连翘、白芷、当归尾、苦参、五倍子、荆芥、薄荷、朴硝,等分为末,薄荷汤丸芡实大,每一丸滚水泡化,频洗妙。

又方(眼胞赤烂)五倍子、黄连、荆芥、防风,各一钱五分,苦参四钱,铜青五分。薄荷汤丸龙眼大,每一丸汤泡化,频洗。

又白盐一钱,每早擦牙,以盐津洗面,眼闭一时。

吹方

治一切火眼内障。

黄丹芒硝(各一两)雄黄(三钱)没药(五分)上研末,吹鼻中。先含温水一口,左目吹左,右目吹右。如两目痛俱吹,久患者勿吹。

拳毛倒睫∶木鳖子去壳捣烂,用绵纸包,捻成细条塞鼻中。左病塞左,右病塞右,一日三次,其毛自起。

简便方

(治风弦冷泪,痒涩有虫)用肥簪脚插入母姜,拔出点眼角。

又方(治诸眼疾)春月嫩桑条晒干,净器烧成白灰,用三钱;滚水一大碗泡,打转,澄出清汁,重汤顿温洗。

又方(治久患目疾)用决明子炒,研末,每服一钱,白汤下。

又方(治目翳及诸物入目)用男左女右手指甲洗净,用木贼草磨下细末,刀刮亦可,以灯草头打湿蘸其末,点翳上,数次即去。

天丝入眼∶忽然一眼大痛,急用铅粉或京墨浓挑入眼,略闭复开,令人撮起上眼胞,看粉白墨黑细珠即是。天丝聚成者,用光肥银或骨簪脚拨出,如未尽再入墨,取尽自安。

灰尘入眼∶睁眼看水自出,或舐湿自手背,睁眼挹出。

[卷之五] 鼻证

(臭渊,俗名脑漏)经曰∶鼻者,肺之外候。又曰∶胆邪移热于脑,令人辛鼻渊。盖肺开窍于鼻,肺气清顺,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肺受风火之邪,怫郁于经,则津液壅沸,故鼻气不得宣调,或流浊涕,稠水不止,名鼻渊证,俗为脑漏是也。此火极反兼水化之象。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凡鼻之为病,如生疮,干结、痛痒、鼽衄,至于鼻痔、鼻息、鼻痈、鼻等诸证,皆属于火也。惟伤风鼻塞,流清涕者为寒;若鼻中热气,浊涕有痰,亦为热矣。脉右寸浮洪而数。治当清肺火,有风邪兼疏散。

主方

(鼻窍不利)片芩栀子防风桔梗枳壳桑皮石膏玄参荆芥木通(等分)甘草(减半)枇杷叶(三片,刷去毛,蜜炙)水煎服。

又防风通圣散(因热宜服。寒天减硝、黄等味)。

辛荑汤

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鼻渊涕水。

辛荑川芎白芷防风羌活荆芥本薄荷木通(各一两)细辛升麻甘草(炙。各三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丽泽通气散

治鼻不闻香臭。

黄(八分)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各六分)葛根(六分)炙甘草(四分)麻黄(冬月可加)川椒白芷(各二分)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水二盏煎,食远温服。

芎散

治鼻塞为痈。

芎槟榔肉桂麻黄防己木通细辛石菖蒲白芷(各八分)木香川椒甘草(各四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三片,紫苏叶(少许),煎八分,食远服。

简便方

(治鼻内窒塞不通)菖蒲皂角(等分)为末,每一钱,绵裹塞鼻,仰卧。

又南星汤泡二次,切、晒为末。每二钱,枣七枚,甘草(少许),食后服。

又瓜蒂、藜芦(各等分),为末,每一钱绵裹塞鼻中,日三易之。

又槐叶五两,水五碗,煎二碗,量下葱三茎,豆豉一撮,再煎二沸,分二服。或用麻鞋烧灰,吹鼻中即通。

又方(治鼻赤、酒皱鼻)栀子略炒为末,黄蜡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又天门冬侧柏叶细茶(各一两)共研一处。每日用一撮,盛于罐中滚汤内,盖好当茶,一月效。

又方(治鼻内生疮)用黑牛耳内垢敷。

又橘核微炒为末,每服一钱,研胡桃肉酒下。

[卷之五] 耳证

经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脱精者则耳聋。又曰∶心通窍于耳,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夫肾经寄窍于耳,所藏者精,所纳者气。精气调和,肾经充足,则耳聪矣。若劳伤气血,耗损精髓;或酒醪浓味,痰火上升;或素多郁怒,气逆于上;或大病后皆致耳鸣。设若精脱肾惫,则为聋矣。有厥、风、阴、热、气、劳诸聋,名虽种种;感受无出肾虚所致。又有邪热乘虚随脉入耳,作耵耳、脓耳之证,亦皆热候。脉尺部洪盛为火,濡涩而短为阴虚。治宜补肾,壮水制火。

主方

(肾虚耳鸣)黄柏(盐酒炒)知母(盐酒炒)当归川芎白芍柴胡生地(各一钱)麦冬五味子(各七分)上水煎,空心服。

疏肝清耳汤

治左耳鸣聋,恚怒气郁,肝火炎灼。

黄连黄芩栀子当归青皮胆星(各一钱)香附龙胆草玄参(各七分)青黛木香(各五分)焦姜(三分)上锉,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补肾养阴汤

治右耳鸣聋,属肾不足,命门火盛。

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白芍白茯苓石菖蒲远志当归川芎(各八分)熟地(一钱五分)上锉水煎,空心温服。

清炎宁痛汤

治耳痛。

黄连黄芩(酒炒)连翘玄参蔓荆子当归白芍山栀防风川芎柴胡(等分)上水煎服。

平肝清胃丸

治耳聋耳鸣。因于饮食浓味,挟怒气以动肝胃之火。

枯芩黄连白芍(俱酒炒)生地(酒洗)柴胡半夏(各七钱)人参(五钱)青皮(醋炒,五钱)赤茯苓蔓荆(各一两)甘草(二钱)上为末,葱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食远,姜、茶汤下。

补肾丸

治肾虚耳鸣、耳聋。

芍药山茱萸干姜(炮)巴戟(去心)泽泻菟丝子(制饼)桂心远志(取肉)黄细辛石斛干地黄附子(炮)蛇床子(酒浸)当归牡丹皮肉苁蓉(酒浸)人参(各三两)菖蒲茯苓(各一两)防风甘草(各半两)羊肾(二枚)上为末,以羊肾研细,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下。

益气聪明汤

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受内障、耳聋之患。服此令人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轻身健体,耳目聪明。

黄柏(酒炒)芍药(各五分)蔓荆子升麻葛根人参黄甘草(各一钱)上水二盏,煎至一盏,临卧时服。

黍粘子汤

治耳痛生疮。

苏木黍粘子生甘草昆布龙胆草连翘蒲黄黄芩当归梢(各五分)红花(少许)桔梗(一钱)生地黄柴胡黄(各四分)黄连(三分)桃仁(三粒,另研)水煎,食后服。忌凉药。

两耳聋,脓耳、耵耳,上焦痰火,并宜凉膈散、神芎丸、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痰火,滚痰丸(方见痰门)诸方采用。

耳鸣、聋因火者,吴茱萸、草乌尖、大黄,三味为末,津调涂足底,引火下行。

耳鸣、耳塞,用石菖蒲、肥巴豆(一粒,去壳)、全蝎(一个),共为末,葱涎为丸。如枣核,绵裹塞耳。或用生川乌为末,绵裹塞耳。或用磁石(能引针者,豆大),穿山甲(炒为末各三分);二味绵裹塞二耳,口含少生铁,觉耳内如风声、愈。

简便方

(治耳聋塞)芥菜子捣烂,人乳调,绵裹塞。

又方雄黄、硫黄研,绵裹塞;或蓖麻肉(五粒)、熟枣(一个),乳汁研丸,塞,日一换(晒干易丸。)或大蒜(一瓣,剜孔),入巴豆(一粒),慢火炮熟,研丸塞。或骨碎补削成条,火煨乘热塞;或鲜乌头削塞;或巴豆(一粒)、斑蝥(一个,去翅),研塞;或巴豆一个,针透眼,塞耳中。

耳鸣及脓∶用香附为末,砂锅煎,萝卜种汤调二钱服。

耳大痛或有血水∶蛇蜕烧灰,用鹅毛管吹入耳。

耵耳出脓∶方见幼科耵耳门。

诸虫入耳∶香油滴入自出。或桃叶卷筒切齐塞(捣塞亦可;)或蒜汁滴入;或姜、韭、葱、酱、醋汁皆可滴。

耳冻疮∶用橄榄核烧灰,清油调搽。耳痛,盐炒包熨。

[卷之五] 口证

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盖口为脾之窍,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五味矣。若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故胃热则口臭;脾热则口甜;心热则口燥;胆热则口苦;肝热则口酸;肺虚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虚则口淡;肺热则喉腥。又口疮者,乃脾虚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小儿将养太过,衣衾暖浓,心脏客热,其口亦臭。此口疮应脏腑之邪热也。复有酒色过度之人,服凉药久而不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宜温热之药。惟在细参脉证,以别其虚实可也。脉浮大洪数,见于何部皆属实热;脉虚,属中气不足。治理尤当审别。

主方

(口疮糜烂)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当归生地白芍枳壳桔梗薄荷甘草(等分)水煎。食后卧床徐徐噙咽,慎勿顿服,恐上热未除,下成寒疾。

甘露饮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牙宣秽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成胆病,身面皆黄。或时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茵陈石斛枳壳(炒)黄芩(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七分,食后服。去麦冬,加山豆根、犀角,大效。

玄参散

治满口并舌生疮,连齿龈烂痛。

玄参升麻独活麦门冬(去心)黄芩黄柏大黄(炒)栀子仁前胡犀角屑甘草(炙。各三分)上水煎服。

升麻黄连丸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闻其秽恶。

升麻(半两)生姜黄连黄芩(酒炒)檀香甘草(各三钱)青皮(半两)上为末,泡,蒸饼丸弹大,每一丸不拘时细嚼,白汤下。

清胃饮

治口臭。

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生地滑石连翘(各一钱)知母升麻葛根大黄(酒炒)石斛(各八分)甘草(五分)加芦根,水煎服。口甜加枳壳、骨皮,去知母、葛根,石斛。

凉肺饮

治口辛辣。

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金沸草(各二钱)甘草(一钱)上水煎服。

加减柴胡汤

治口苦及口酸。

柴胡黄芩半夏麦冬黄连青皮胆草当归骨皮白芍药(等分)上水煎服。

坎离丸

治口咸。

黄柏知母(各二两。好酒拌湿,阴干,晒)肉桂(二钱)为末,水法丸,盐汤下。

敷方

治口舌破烂,唇吻燥裂,咽喉肿痛。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细辛干姜(等分)上为末,先以米泔水漱口,搽敷,或吐或咽。

又方黄柏末一两,或蒲黄末、青黛三钱,同研搽(加少冰片)。

又方(治口疮)黄连(三钱),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矾、黄丹敷;或莲瓣贴。

赴筵散

(治口疮)黄连末(一两)干姜(炮,研,三钱)和匀,淡盐汤漱口,敷。

口糜生疮∶胡连(五钱)川连(三钱)细辛藿香(各一钱)研匀敷。

又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匀搽。

又白芷、铜青(等分),敷。

又黄柏、青黛敷。或大黄、明矾敷。或枯矾、雄黄敷。

噙方

益智、甘草为末,舐咽,或汤调下。

又白芷、川芎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为末,蜜丸噙服。

口干燥∶石膏(水飞),寒水石(研。各八两)。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两,煎稠噙服。

口上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黄、青黛敷,服凉膈散(方见火门)。

简便方

(治口疮)五倍子为末,敷。

又先以乱发拭口净,用桑树汁敷之。

又方蔷薇根避风者,去土,煮浓汁,舍冷则易。

又方芒硝陆续含化。

又香薷煎汁哈咽。

[卷之五] 唇证

经曰∶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夫脾脏应唇通口气,脾与胃为合。足阳明胃之经,其脉挟口环唇,故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风则动,寒则紧,燥则干,热则裂,气郁则生疮,血少则色白。治法宜对证清理脾胃,外敷散药乃安。唇紧、撮口难开、饮食难进者,名曰紧唇,又曰ht唇。失治则死。

主方

(心胃客热)杏仁(去皮尖,麸炒微黄)黄连麦门冬赤茯苓黄芩地骨皮山栀大黄(酒炒)蔷薇根(各五分)甘草犀角屑(各三分)上加竹叶水煎服。唇干生痰加石膏。

独活散

治唇生恶核,由脾胃热壅。(唇燥生疮,橄榄烧,研末,猪油和涂;或荷花瓣贴)。

独活升麻桑寄生犀角沉香汉防己连翘川大黄甘草(各五分)上水煎,磨入犀、沉服。

薏苡仁汤

治风热在脾,唇动。或结核,或浮肿。

苡仁防己赤小豆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七钱,水煎服。

唇生肿核;用松香(半两),大黄、白蔹、赤小豆、胡粉为末,鸡子清调搽。

紧唇∶用白布一块,缠作灯柱如指大,燃,安斧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

旧青布亦佳。或用青布烧灰,猪脂调敷。

茧唇∶用黄柏(二两),五倍子(二钱),密陀僧(一钱),甘草(少许),各为末,和匀,水调,频涂唇上。

[卷之五] 舌证

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故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七情气郁,心经蕴热,则舌肿满不得息。心热则舌裂而疮;肝热则舌木而硬;脾热则舌滑而苔。又曰∶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若产后血竭,舌如黄土,或色干白。子死则舌黑,母死则唇黑。心脉洪大,舌病;浮滑,舌喑。

主方

(心热)生地(酒洗)木通黄连升麻玄参栀子甘草(等分)加竹叶二十片,灯心三分,水煎。

食后临睡服。

玄犀散

心脾热壅,木舌肿胀。

玄参升麻大黄犀角(无,用黄连)生地黄芩黄柏(等分)甘草(减半)水煎服。

升柴汤

心脾虚热上攻,舌疮、舌强、颊肿。

柴胡升麻芍药栀子木通大青黄芩(各七分)石膏(钱半)水煎服。甚者,加熟附子三分,从治。

绛雪

舌疮、口疮、咽喉肿痛等证。

软石膏(,飞)玄明粉(各二钱)朱砂(飞)硼砂(各一钱)冰片(二分)上研细匀,频掺患处,咽下不妨。喉痛,芦管吹入。

碧雪

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皆心、脾火。

蒲黄青黛(画家用者)软石膏()硼砂(明亮)甘草(各一钱)冰片(二分)玄明粉或焰硝(淡者加一钱,咸不用)各研极细末,入冰匀,频掺咽下,或蜜和丸噙化。

简便方

舌疮。

薄荷蒲黄青黛研末,等分和敷,加冰片尤妙。

舌上细孔出血∶黄连、黄柏、栀子,酒煎服。蒲黄末敷。

木舌肿大杀人∶枯矾、百草霜等分研,捻糟茄自然汁调灌。或蓖麻油纸捻蘸点烟熏,舌消缩。

舌下有筋∶刺破,锅煤敷。

虚阳上浮舌疮∶吴萸(醋炒)干姜(炮。各五钱)木鳖(五个。去壳)研,五分,水调纳脐中,外纸贴。

[卷之五] 齿证

经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曰∶齿乃肾之标,骨之余也。夫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内床生者名齿,外单立者名牙。手足阳明所过,上龈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贯络。重浊不动,恶热喜寒。下龈嚼物属金,乃手阳明大肠脉络,轻清能动,恶寒喜热。故痛时,饮食有寒热相宜。又有疳蚀、蛀缺,血出而痛;有脾胃风热,龈肿而痛。有风、寒、湿、热、虫五种之别;有牙疳臭烂秽气者,火热极也,脉见右寸关浮洪数大,二阳明之火盛矣。

主方

当归身生地牡丹皮黄连(各二钱)升麻石膏(上齿倍)大黄(酒煮)黄芩条(各一钱,下齿倍)细辛(三分)水煎,食后服。上齿痛甚,凉膈散,大黄(酒煮),加石膏、升麻、知母,一剂即安(方见火门)。

清胃汤

治一切风热湿痰牙痛,接服七神。

栀子苍术条芩当归生地石膏黄连(各一钱)白芍青皮(各八分)荆芥藿香升麻细辛丹皮(各五分)甘草(四分)水煎服。含浸痛处。

七神散

痛甚,继以姜黄、白芷、川芎、细辛末,椒盐汤漱,敷患处。

龙胆草(钱半)黄连防风(各一钱)升麻(七分)草豆蔻(建宁者,十粒,研)北细辛(连叶,二分)炙草(四分)水一钟,煎半钟,哈一口含浸患处,少时咽。

宣风牢牙散

驻颜补肾,滋血固齿。

当归川芎(各一两)青盐(七钱)细辛(四钱)上为末,清晨漱口净用,擦牙,连药咽下。不咽,加石膏一两。

简便方

绿豆(十粒)胡椒(七粒)捣细,绵裹豆大,咬于痛处。

又黑豆、葱白、艾叶、川椒,水煎含漱。或干姜(一钱)、雄黄(五分),研擦。或独蒜煨热熨,冷则易。或霜后丝瓜烧,擦。或雄黄研,蜜丸塞。

走马牙疳∶妇人溺桶垢(火,一钱)、铜青(三分)、麝(一分)研匀,厘许敷患处。

欲取下牙∶荜菝草乌(各五钱)川椒细辛(各三钱)为末,敷患牙内外,自落。

坚牙去风∶香附(炒焦,三两)研末,入青盐(一两),日擦。

牙动出血∶白蒺藜为末,擦。

风虫牙痛∶鲜菖蒲咬痛处。或良姜煨热,咬患处痛止。或李根皮煎汤漱。或槐白皮醋煮,入盐含。或胡荽子煎汁含。或苋茎、或茄蒂烧,搽。

[卷之五] 咽喉

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门户也。足少阴肾,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

夫喉痹者,由痰生热,热生风,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痛也。咽喉之于会厌,《内经》谓之吸门。咽以候气,通肺属金;轻清不容;喉以纳食,通胃属土,无物不受。会厌管乎其中以司开合,能闭其咽以进食。仓卒误投滴粒,嗽出乃止。咽中惟呼吸行焉,故为人身之紧关。

卒然浆水不入,语言不出,命悬须臾。喉痹即今之乳蛾,咽喉一十八证,谓单蛾、双蛾、缠喉风之类。名状不同,其源则一,相火是也。多感于酒腥辛辣浓味,七情痰火。发则通连颈项,头面肿胀。古书治法,刺破出血。今屡见因刺有伤人者,莫如探吐痰涎,万无一失。脉宜浮洪,忌微伏。尤有伤寒少阴咽痛及阴证下虚痛,不能分别,先根据主方。

主方

桔梗(四钱)甘草(三钱)荆芥(钱半)玄参(一钱)水煎服。卧床慢咽。

详脉证属热,渐加牛蒡、连翘、天粉、僵蚕、射干、山根、薄荷、芩、连、栀、柏、防风、升麻、生地、当归择用。

大便秘,大黄;小便涩,木通。

清心利嗌汤

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桔梗黄连黄芩薄荷荆芥防风栀子(各钱半)甘草玄参连翘(各一钱)大黄芒硝牛蒡子(各七分)上作一剂,水煎,食后服。兼用碧雪(方见舌证)

透天水

一切风热喉痹,口舌生疮,头目不清,痰涎壅盛。

黄连薄荷叶槟榔蒲黄荆芥穗甘草黄柏(各末,五分)冰片(三分)柿霜(五钱。无,用白糖)蜜和丸,不时噙化。

玉雪散

咽喉肿痛,单、双乳蛾一十八证皆效。

僵蚕(坚亮者洗,一钱)山豆根(广西者,取皮研,五分)雄黄(飞)玄明粉(如无,用焰硝淡者)硼砂(明亮者。各三分)研极细,入冰片二分匀,先以箸捺下舌,芦管吹入患处,闭口一时。口噤吹入鼻,加薄荷、甘、桔,末,蜜丸噙亦佳。

稀涎散

乳蛾喉肿,面浮目闭,口噤食绝。

皂荚(末,猪牙者尤佳)明矾(研。各一钱)白汤调灌。牙紧,灌入鼻;未吐,以鹅毛蘸生桐油(或灯窝油),口内搅即吐。一人托额,一人用指,口内引出痰涎盆许,即刻痛止肿消,声出食进。未痊愈,再吐。

或只白矾,或油亦可发吐。

或土牛膝根(一名鼓槌草,俗名夫娘子。红梗大叶,壮节生子刺衣)。捣汁入白矾灌。

或马蓝头(春苗可食,秋小紫花如菊),捣绞汁,入香油少许灌。

或胆矾五分,汤调得吐,愈。或饮盐汤二碗,吐亦可。

简便方

治喉痹。

真山豆根,水浸透,含咽汁。

急喉痹∶巴豆(去壳),纸打油作燃,点火吹灭,以烟熏入鼻,涎出牙开。

又皂角(炙,去皮子)。为末,箸头蘸点患处,以米醋调敷项下,自破,血出即安。

又悉尼捣绞汁饮,效。

走马喉痹∶桔梗(二两),水煎,分二服。

喉痹并毒瓦斯∶生姜汁和蜜共一碗,熬六分,日服三、五次。

缠喉风∶生白矾末(二钱),水调下。或韭菜捣细敷项上;或萝卜汁和皂角末服,吐痰;或硼砂噙化。

[卷之五] 面证

帝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冽,地凌则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浓肉坚,故大寒、甚热不能胜之也。又曰∶头者,诸阳之会也。然诸阳脉皆上于头,而面之寒热,由足阳明胃经之虚实。本经多血多气,木实则风热上行,或面鼻红紫,风刺、瘾疹兼而作焉。其面之浮肿,有二者之别。肿属肝风,胃火为实,风火上炎,红肿而热,按之作痛。此邪气有余,脉必躁急紧实,当用防风通圣散之类(方见中风)散而泻之。浮属脾土,肺金为虚,脾伤劳役,肺气失度,或时作喘,此正气不足,脉必虚浮无力。当用利水实脾汤之类(方见湿证)导而利之。

主方

(面生疮疹)防风(一钱)连翘黄连酒芩桔梗川芎白芷栀子(炒。各七分)薄荷升麻(各五分)甘草(三分)水煎服。加竹沥尤佳。

头面疮加芍、地、玄、荆之类。便实,大黄。

升麻附子汤

治面作寒,畏风冷。

升麻葛根附子(炮)黄白芷(各七分)人参草豆蔻益智仁炙草(各三分)上加葱白三茎,水煎服。

犀角黄连汤

治面作热,燥赤。

犀角黄连白芍酒芩白芷炙草川芎(各五分)薄荷荆芥(各三分)升麻葛根(各钱半)水煎服。膏粱之士,面热生疮加大黄、芒硝、连翘,去芷、芎、葛,研末调服。

美容膏

治面生黑雀斑,单用密陀僧研末,人乳敷亦妙。

防风零陵本(各二两)白芨白附子白蔹天粉绿豆粉僵蚕白芷(各一两)甘松三奈茅香(各五钱)肥皂(去皮弦)共为末,蜜和捣匀擦。或白茯苓、白芨,白附、白蔹为末,密陀僧、淀粉、白石脂(另研)等分,人乳调敷过夜。

简便方

面疮毒。

黄连、黄柏为末,入铅粉,油调敷。

指爪伤面∶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敷,无痕。

面∶僵蚕、白芷、细辛等分为末,人乳和丸芡实大,洗面化涂。

粉刺∶菟丝子,浸数日,捣绞汁涂。或白矾末酒调搽。

面上卒得紫黑丹如疹,至遍身杀人。急用鹿角烧灰,香油调搽。

面目身上赤斑作痒肿,羊角烧灰研细,鸡子清调搽。

[卷之五] 须发

经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又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又曰∶发髭黄赤者,多热多气;白者,少血少气;黑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阴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盖足少阳胆之经,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其华在发。故气血充盛,发须黑而美;若气血衰弱,须发白而落。鲜能挽复于既衰之后,可以保护于未败之前。人年三十外,常服补肾滋阴之饵,不致枯槁也。

主方

(六子丸)菟丝子(酒煮)金铃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蛇床子(各一两)牛膝何首乌(酒浸)熟地黄(酒蒸)地骨皮(各三两)木瓜(川)茴香(舶上者,盐炒。各二两)上除地另捣,余为末,入地重晒、磨,酒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下,新衣不污。加参、苓、术(各二两),尤效。(忌白萝卜)。

七宝美髯丹

(一名七珍至宝丹)与神仙六子丸相间久服,补功无以加。

何首乌(赤白各一斤。酒洗,竹刀刮去皮,同牛膝、黑豆蒸)破故纸(盐酒炒香)菟丝子(根据制药法煮饼)牛膝(去芦。各八两),拌黑豆三升,用酒浸一日,甑内蒸熟,去豆用首乌、膝,捣如泥。当归身(酒浸,晒、焙干,四两)赤茯苓(用牛乳)白茯苓(用人乳各五碗,砂锅煮半干,晒燥。各一斤)枸杞子(甘州者,晒燥。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匀、捣千下,丸如弹大,每服一丸,日三服。早温酒,午后姜汤,临睡盐汤。初服七日,小便多或杂色,是脏腑病出;二七唇红津生,有腹痛勿惧,乃搜病根去;三七身轻乳润,一月百病皆出;七七血长精添,火泻水溢。久服强健康宁。

乌须方

京省通行,此方可用,不坏须,制得法,可黑一月。

五倍子(四川大者,打碎捡净,锅内炒黑色,软烂有白烟起。用湿润青布裹,踏石压成饼,晒燥,研末听用)红铜花(取细铜丝炭火烧赤,淬醋内,再烧淬至化尽,去醋,晒干研,用时焙末,二钱)铜末(四分)皂矾明矾(各三分)没石子(研末)食盐(各二分)砂(净,一分)和匀,以烧酒或煎浓茶,用瓷杯调如稀糊,坐汤中,煮至杯内绿气生面上为好。先将皂角汤洗须净,拭干,用湿皮纸托定,柄挑药涂须,纸包过夜。次早温水洗,胡桃油捻之,连染二夜,黑矣。

三青膏

生胡桃皮生酸石榴皮生柿子皮先将榴皮去子,入丁香满,称过分两;后将桃、柿皮与榴、丁等分晒研末,牛乳调盛铅瓶中,封口埋马粪内三、七日,取涂须。

简便方

发白返黑。

乌芝麻(酒拌)九蒸九晒为末,枣肉丸服。

发落不生∶麻子(一升炒黑,)压油搽头。或鲜半夏捣擦。

发油污衣∶早梳毕,以鸡子清涂颈发,新衣不污。

[卷之五] 瘿瘤

经曰∶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郁者达之,发者夺之,泄者折之。夫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必使周流,常无留滞之患。倘喜怒失节,忧思过度之类,致气滞血凝,而成此疾。属足阳明与任脉二经。气凝于上,血不下流,故多着颈项、腹胁皮宽之处,日久血气寝衰,不能攻击矣。瘿有五∶曰肉、筋、血、气、石;瘤有六∶曰骨、脂、肉、筋、血、石。二证惟气瘿可消,脂瘤可破,余证皆不宜强治。屡见脓血溃漏无已,竟致难救。服药内消,必咸以软坚,断浓味,戒房室。

主方

海藻胆草海蛤()通草昆布枯矾松萝(各三两)半夏贝母(各七钱)上末,入麦面一两,每二钱酒下,日三服。

秘传木香散

治一切瘿瘤结核。

猪腌子(七个,灯盏火烘干,为细末)海螵蛸南木香青木香神曲麦芽孩儿茶(各五钱)雄黄辰砂(各二钱)上为末,每服三钱,临睡酒调下即卧,勿言语、恼怒、房室,累验。

简便方

消瘤。

黄连海藻(等分为末)置掌中,时舐之,津咽下。

又鲜南星(捣烂),或干者为末,醋研如膏,先以小针密刺,布摊贴。

又久服蜡矾丸,效。(方见外科)。或昆布(一钱,研),绵裹醋浸,常含咽汁。

海藻、昆布嫩者,酒浸或醋拌,家常作小菜,久食消瘿瘤、结核。

[卷之五] 结核

经曰∶瘤气结核,皆属于热。盖由气郁成火,结滞坚硬,如果之核,不须溃发,气散自消。

结于颈项臂胁,多在皮里膜外。湿痰流注,七情过伤,皆致斯患。妇女常感者,因富贵贫贱多有郁也。若卧枕动悲苦忿怒乃成。项中不散,则变瘰;腋下不消,则为马刀。必宜早治。日积月累而得,服药亦须久长。最忌鲜猪肉、热毒物。

主方

(项腋结核)橘红南星半夏(并姜制)枳实桔梗羌活防风前胡柴胡连翘赤芍药黄连蓬术蔓荆子木通甘草(等分)上加生姜五片,灯心三十枚,水煎。去枕卧床,患处向下,慢哈细咽。

散结丸

治结核久不消。兼用围方(见痰门)。

橘红(盐水拌)赤茯苓大黄(酒煮)连翘(各一两)黄芩(酒炒)山栀(炒。各八钱)半夏曲桔梗栝蒌仁牡蛎(、童便淬)玄参天粉僵蚕(洗。各七钱)甘草节(四钱)上为末,水叠丸萝卜子大,每服二钱,卧床白汤下。

滚痰丸

(方见痰门)每服五分,临睡葱盐汤下,常服三分,睡时拌蜜噙。

简便方

僵蚕(炒)大黄(酒浸)青黛胆星各等分为末,蜜丸噙化。

又蓖麻子(七个,去壳),研烂,纸卷插入鸡子内,纸封固,水浸湿,煨熟;去纸壳,只食鸡子,每早晚一枚,十日效。或射干磨,酒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