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疾病预测>第六节 腹泻先兆

《中医疾病预测》第六节 腹泻先兆·

腹泻的原因极其复杂而广泛,五脏皆能致泻,故其先兆也决非限于脾胃。预兆的发现必然应立足于五脏的异常……

一、概述

腹泻,指便质清稀,大便次数增多的疾病。轻则仅为稀便,重则呈水样便,《内经》称为“泄”、“洞泄”、“濡泻”,泄泻除与感受湿邪有关外,与五脏六腑皆甚为密切,尤其与脾胃大小肠的关系最大。

泄泻的形成与脾的升清降浊功能,及小肠的泌别清浊职司均有密切关系。脾的升降功能失常最易导致泄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即是。此外,泄泻与肾也极为相关,因“肾为胃关”(《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如命火衰微,肾气不足,肾关不固,则易导致泄泻,尤其易导致洞泄,其他,肝疏泄太过,也易导致泄泻,说明泄泻与脏腑功能失调极为关联。因此泄泻的先兆症必然由脏腑的异常反映出来,故掌握其先兆规律,首先应从脏腑着手,且调整脏腑功能是阻截泄泻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腹泻,无论暴泄或久泄,发病率都极广,产生的根源也较复杂,因此掌握其先兆规律,争取早日治疗原发病,其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二、先兆及阻截治疗

(一)暴泻先兆

暴泄必因于湿,非兼寒即兼热。其中寒湿泄多出现于冬秋,湿热泄则常见于夏秋。

属寒湿泄泻的多呈脾胃寒湿先兆证型,症见胸闷纳呆,腹胀食少,舌苔白腻,舌质淡胖,大便时溏,感寒或伤食则易诱发暴泻。报标症为舌苔白腻,大便时溏。属湿热泄泻的则呈脾胃湿热先兆证型。症见口干口臭,腹胀恶心,苔黄腻,舌质偏红,脉象濡数,大便秽臭不爽,感遇夏秋湿热淫邪则易出现暴泻,报标症为舌苔黄腻,大便不爽。

阻截治则: 属寒湿先兆证型的宜温化寒湿阻截,方予理中汤加二陈汤:人参白术炮姜甘草茯苓、法半夏陈皮。如出现暴泻,属感寒诱因的用理中汤加胃苓汤化裁: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苍术厚朴。风寒甚者,用藿香正气汤:藿香、苏叶、半夏白术厚朴白芷神曲茯苓干姜大枣甘草)。伤食者用保和丸导滞:神曲山楂茯苓、法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属湿热先兆证型的,宜清热利湿阻截,方予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滑石。出现暴泄则以黄连香薷饮合六一散:黄连香薷、鲜扁豆花、厚朴甘草

(二)缓泄先兆

1.癌泻先兆 由于肠癌的刺激使肠粘膜细胞分泌增加,因此常发生腹泻,中年以上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排稀便次数增多皆应引起警惕。早期仅大便表面附有条状粘液,见血便则提示肠癌已非早期。酌予肠癌汤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牡蛎夏枯草蜂房八月札甘草酌加活蜗牛壁虎全蝎蜈蚣等阻截(用于体质壮实者)。

2.痨泻先兆 指肠结核,由于肠部发生结核,尤其是溃疡型结核,大便次数增多,呈稀糊状,原有肺结核史。以后逐渐出现腹泻以及结核毒性反应:低热、盗汗、颜红、消瘦、乏力等,应予痨泻方草、白芨、百部阻截,并辅以月华丸:天冬麦冬、熟地、山药百部沙参、川贝、茯苓阿胶三七獭肝

3.郁泻先兆 七情失调,肝气不舒致肝脾失调,也易导致大便次数增加,多见于青年女性,属西医神经官能性腹泻。忧郁、焦虑为腹泄的先驱症状,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因此常以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方予逍遥散加味: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当归薄荷生姜甘草郁金阻截。

4.痰泻先兆 多因于肠胃变态反应,或慢性肠炎,肠胃功能紊乱所致,信号为“肠中漉漉”、“素盛今瘦”,由于肠蠕动加快,肠分泌物增多,故多为水浊稀便。阻截治疗以健脾豁痰为原则,方用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或四逆四君子汤: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以温阳化湿。

5.瘀泻先兆 为慢性肠病,肠系膜血管病,肠息肉,肠畸形,肠部肿瘤所致,前驱症为腹部隐痛,痛区固定,舌质偏暗或有瘀点。阻截方予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干姜延胡索、小茴。

6.餐泻先兆 为脾虚久泄,由于脾受损不能健运升清阳而致。特征为乏力下坠,常伴脱肛。食少腹胀是其信号,常有完谷不化特征,方宜桂附理中汤加味:上肉桂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炒二芽,脱肛用补中益气汤升提。

7.洞泄先兆 为肾阳不足,命火衰微,脾土失煦所致。信号为五更泄,并伴有畏寒肢冷腰酸膝软,面白头晕等症。方宜桂附理中汤加天生黄,或合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

8.虫泻先兆 由于肠寄生虫对肠粘膜的刺激导致腹泻,以小儿多见。此外,血吸虫病,绦虫病也常有腹泻,小儿常以面部虫斑,怪癖嗜食和脾气干怪为信号。血吸虫病则以疫水接触史,绦虫病则有食生肉、生鱼史可参。

(三)霍乱先兆

霍乱是一种感受时行疫疠的凶险的肠胃烈性流行病。近代虽已基本控制,但有的国家仍时有发生,霍乱在祖国医学已不乏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土郁之发,为呕吐霍乱”。《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主要病机为脾胃功能被严重扰乱,升降失序,清浊相干,因病势进展如挥霍撩乱之势,多顷刻立变之危,故曰霍乱。

霍乱是烈性传染病,起病急骤,先兆症短而不明显,一般只在起病前微感不适,旋即吐泻交加,少数隐性感染者可无症状。病人出现身感疲乏,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舌苔腻,恶心,为发病前早期信号,虽非特异性,但在流行期即应作为警号。可作进一步检查。

阻截治则 宜化湿排毒,因霍乱大多属湿热型,方予黄连香薷饮合六一散:黄连香薷扁豆厚朴甘草滑石,舌苔白腻偏寒湿的可用藿香正气散。病暴发后,视其寒热拟方,如属热霍乱,用燃照汤:滑石、香鼓、山栀、黄芩、省头草、川朴、半夏白蔻,可先服玉枢丹辟秽救急。属寒霍乱先用避瘟丹救急,服方用四逆平胃散:附子干姜甘草苍术厚朴陈皮藿香,法半夏

凶兆

1.阳脱津竭凶兆 多出现于寒霍乱,由于吐泻剧烈、津液严重耗失,致阳衰欲脱。证见面色苍白,两眼深陷,目无精光,神惫气微,汗出肢厥,筋脉拘急,脉细而微。急予艾灸神阙,并灌服大剂量人参四逆汤加肉桂,急挽回欲脱之阳,翼能阳生阴长。如见阴盛格阳,面颧嫩红如妆,干呕,又当予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以破阴通阳(甘草附子干姜、猪胆汁)。

2.热厥凶兆 为内真热外假寒,多出现于热霍乱极期,为热伏于内,热深厥深之证。由于阴阳不接,寒热分离,故证见身热肢厥,神识不清,应立予紫雪清热开窍,白虎除热,燃照除湿,紧急图救。

3.疫毒内闭凶兆 多出现于干霍乱,干霍乱最为凶险,证见关格闷乱,毒邪内闭,关格壅阻。乱闷欲绝,腹中绞痛,面青肢厥,脉象沉伏。急宜辟秽开窍,宣壅泄毒,方宜玉枢丹开窍,瓜蒂涌吐,皂角通关取嚏,冬葵子汤酌加大黄以泄其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