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儿科学>第四节 水痘

《中医儿科学》第四节 水痘·

水痘是由外感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称水痘。也称水花、水疮、水疱。西医亦称水痘。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见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以1-4岁小儿为多见。本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流行。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若是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罹患本病,症状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在古代医籍中,有关水痘病的论述始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中最早提出“水疱”之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疮疹论》则正式立名“水痘”:“其疮皮薄,如水疮,破即易,于者,渭之水痘。”

[病因病机]

水痘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故见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症状。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若毒邪尚轻,病在卫表者,则疱疹稀疏,点粒分明,全身症状轻浅;少数患儿素体虚弱,感邪较重,邪毒炽盛,内犯气营,可见疱疹稠密,色呈紫红,多伴有壮热口渴。甚者毒热化火,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也有邪毒内犯,闭阻于肺,宜肃失司,可见咳嗽、气喘、鼻煽等重症。

[庙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发热1—2天内,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疱壁薄易破,常伴瘙痒,继则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

二、鉴别诊断

1.麻疹、风痧、奶麻、丹痧均为斑丘疹,皮疹分布全身,形态细小如针尖或粟粒状,无疱疹、结痂现象。

2.脓疱疮多发于夏天炎热季节,疱疹较大,壁较薄,内含脓液,不透亮,容易破溃,破溃后随脓液流溢蔓延附近皮肤而发,多发于头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

[辨证论治l

一、辨证要点

水痘的辨证要点在于辨别轻证和重证。轻证痘形小而稀疏,色红润,疱内浆液清亮,或伴有轻度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病在卫气。重证水痘邪毒较重,痘形大而稠密,色赤紫,疱浆较混,伴有高热、烦躁等症状,病在气营,易见邪毒闭肺、邪陷心肝变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总的原则。轻证以肺卫受邪为主,治以疏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重证邪炽气营,治以清热凉营,解毒渗湿。对邪毒闭肺,邪陷心肝之变证,当治以开肺化痰,镇痉开窍,清热解毒等法。

三、分证论治

1.邪伤肺卫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喷嚏及咳嗽,1—2日皮肤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分析:时行邪毒,伤于肺卫。邪毒由口鼻而人,郁于肺卫,故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正气抗邪外出,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正盛邪轻,故水痘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舌苔薄白,脉浮数,为病在卫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薄荷辛凉解表,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解毒,利咽祛痰。也可佐以车前子、滑石化湿利水。

疹密色红者加当归赤芍紫草活血凉血;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浙贝母宣肺化痰;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僵蚕清热解毒利咽;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皮疹瘙痒者,加蝉蜕地肤子祛风止痒。

2.毒炽气营

证候: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分布较密,根盘红晕显著,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或舌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分析:热毒炽盛,燔灼气营。邪毒内传气营,气分热盛,故壮热不退,烦躁、口渴,面红目赤等;毒传营分,与内湿相搏外透肌表,故见水痘密集,根盘色红,疹色紫暗,疱浆混浊;热伤津液,故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黄糙而干、质红绛,脉洪数,均为热毒之象。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渗湿。

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常用药:升麻清热透疹,石膏清气泄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丹皮、生地凉血清热。佐以紫草、山栀、木通清热凉营渗湿。

唇燥口干,津液耗伤者,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全瓜蒌泻火通腑。

水痘发病过程中,如出现高热、咳嗽、气喘、鼻煽、紫绀等症,此为邪毒闭肺之变证,治当清热解毒、开肺化痰,可予麻杏石甘汤加减;若见壮热不退,神志模糊,口渴烦躁,甚则昏迷、抽搐等症,此为邪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当凉血泻火,熄风开窍,予清瘟败毒饮加减,并吞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邪伤肺卫证。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3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二、单方验方

1.金银花12e,甘草3So水煎,连服2-3天。用于邪伤肺卫证。

2.腊梅花5s,连翘金银花菊花赤芍、紫花地丁各10g,板蓝根15g,蝉蜕甘草各3g,黄连1.5g。水煎服,1日1剂。用于毒炽气营证。

三、药物外治

1.苦参芒硝各30g,浮萍15so煎水外洗,1日2次。用于水痘皮疹较密,瘙痒明显者。

2.青黛麻油调后外敷,1日1次,用于疱疹破溃,欣红化脓者。

[预防护理]

一、预防

对水痘患儿应立即隔离,直至全部疱疹结痂。被患儿呼吸道及皮疹分泌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采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措施。本病流行期间,勿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接触水痘患儿后,应留检3周。对免疫缺陷、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的儿童,接触水痘后可选用人体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带状疱疹球蛋白等肌肉注射,预防感染本病。

二、护理

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多饮开水,可用萝卜、荸荠绿豆等煎水代茶。保持皮肤清洁,勿使搔抓,不宜洗浴,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如有皮肤抓破,可外涂青黛散或黄芩油膏。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的患儿发生水痘,应立即减量或停用激素。

[文献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疱,,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肺为脓疱,如涕稠浊,色白而大。心为斑,心主血,色赤而小,次于水疱。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故赤色黄浅也。”

《证治准绳·幼科》:“小儿痘疮,有正痘与水痘之不同……亦与疹子同,又轻于疹子,发热一二日而出,出而即消,易出易靥,不宜燥温,但用轻剂解之,麦汤散主之,羌活散、消毒饮、麦煎散俱可服,又当服大连翘汤以解之。……按水痘令小儿患之者大率无害,如无内证,不必服药,无事生事也。”

《幼幼集成·水痘露丹证治》:“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稠粘,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结中心,圆晕更少,易出易靥,温之则痂难落而成烂疮,切忌姜椒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则成姜疥水肿。”

[现代研究]

姜润林.银翘二丁汤治疗小儿水痘114例.中医杂志1989;30(3):10

运用铃老中医经验方银翘二丁汤(组成:金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6-10s,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0-15g),水煎成50-lOOmLo分2-3次服。二煎外洗患部。

如瘙痒加蝉蜕,发热无汗加荆芥薄荷,烦热口渴加石膏知母,痘疹根晕大而色赤加赤芍、丹皮,疹色深红加黄连甘草,大便干结0p生大黄或熟大黄,舌红少津加生地、麦冬,治疗114例均痊愈。退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2天,平均1天;水痘结痂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平均2.6天。

翁建新.荆防蓝根汤治疗小儿水痘94例.江苏中医1990;(10):37

应用徐汉江老中医经验方荆防蓝根汤(组成:荆芥防风各log,板蓝根20g,芦根15g),每日1剂,煎汤分2次服。共治疗舛例水痘,男58例,女36例,年龄2-13岁。经治全部痊愈,退热时间平均6小时,结痂时间平均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