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纲目>喉痹

《医学纲目》喉痹·

凡经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今以喉咽俱病诸方,并入喉痹门中。

喉痹恶寒,及寸脉小弱于关尺者,皆为表证。宜甘桔汤、半夏桂枝甘草汤,详寒热发散之。

若水浆不得入口者,用解毒雄黄丸四五粒,以极酸醋磨化灌入口内,吐出浓痰,却服之。间以生姜自然汁一蚬壳噙下之,神效。

按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姜汁散其外寒,则内热得伸而愈矣。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结不伸;又忌硝黄等寒剂下之,反使其阳下陷入里,则祸不旋踵矣。

韩和云∶寸脉弱小于关者,宜消阴助阳。垣云∶两寸脉不足,乃阳气不足,故用表药提其气,升以助阳也,或三部俱小弱,亦可用其法也。

喉痹,乡村病皆相似者,属天行运气之邪,治必先表散之,亦大忌酸药点之,寒药下之。郁其邪于内,不得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属火。经云∶少阳所至为喉痹。又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喉痹。治宜仲景桔梗汤,或面赤斑者,属阳毒,宜阳毒诸方汗之。

其二属湿。经云∶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喉痹。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嗌肿喉痹。

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汤,或面青黑者,属阴毒,宜阴毒诸方汗之。

〔仲〕桔梗汤 治伤寒客热咽痛。(方见伤寒咽痛。海藏治咽痛甘桔汤加鼠粘子、竹茹妙。)

〔无〕荆芥汤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荆芥(半两)桔梗(二两)甘草(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温服。

〔《活》〕半夏桂枝甘草汤 治暴寒中人咽痛。(方见伤寒咽痛。)

〔无〕治卒喉痹不得语。小续命汤加杏仁七个煎,甚妙。(续命汤方见中风门。)

〔和〕五香散治喉咽肿痛,毒瓦斯结塞不通。木香沉香鸡舌香 薰陆香(各一两)麝香(另研,三钱)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每二钱,水一盏,煎服不拘时。

〔《本》〕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白僵蚕捣筛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喉立愈。(丹溪云∶僵蚕属火而有土与木,老得金气而僵,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疾。)

〔陈〕附子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和〕如圣胜金锭治咽喉急闭,腮颔肿痛。并单蛾,结喉,重舌,木舌。硫黄(细研,一两半)川芎(一两) 腊茶薄荷(去根梗。各半两)贯众(二两) 硝石(研,四两)荆芥(二两)

上为末,生葱汁搜和为锭,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五七叶,却用药一锭,同嚼极烂,井水咽下。

甚者连进三服,并以一锭安患处,其病随药便消。

〔罗〕征南帅不邻吉歹,病咽痛下利。(方见表热里寒门。)

洪武戊辰春,乡村病喉痹者甚众,盖前年终之气,及当年初之气,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汤,加黄连半夏僵蚕、鼠粘子根等剂发之。挟虚者,加参、 、归辈。水浆不入者,先用解毒雄黄丸,醋磨化之灌喉,痰出,更用生姜汁灌之,却用上项药无不神验。若用胆矾等酸寒点过者,皆不治,盖邪郁不出故也。

〔罗〕解毒雄黄丸治缠喉风,及急喉闭,卒然倒仆,牙关紧急。雄黄郁金(各一分)巴豆(去皮油,十四个)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斡口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治。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小大加减。(一法用雄黄丸三粒,醋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

〔《大》〕治缠喉风。雄黄一块,新汲水磨,急灌吐,瘥。

〔丹〕缠喉风属热痰,宜用鹅翎蘸桐油探吐之。又法,用射干逆流水吐之。

〔世〕远志去心为末,每半钱,水小半盏调服,口含竹管,吐痰涎极捷,治喉痹如神。

犀角膏治咽喉肿痛,及一切结喉、烂喉、遁尸、缠喉、痹喉、急喉、飞丝入喉、重舌、木舌等证。皂荚(两条,子捶碎,用水三升浸一时久,挪汁去渣,入瓦器内熬成膏) 好酒(一合)

焰硝百草霜(研,一钱,同皂角膏搅匀令稠)人参(一钱,为末)硼砂白霜梅(各少许。并研入膏中)

上拌和前药,用鹅毛点少许于喉中,以出尽顽涎为度。却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以粗布蘸水,揩舌冷,次用生姜片擦之,然后用药。

〔《山》〕缠喉风。皂角揉水灌下,得吐愈。

〔《斗》〕治缠喉风喉痹,饮食不通欲死者。用反魂草根一茎,净洗,纳入喉中,取寒痰出即瘥,神验。

更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反魂草,一名紫菀

〔世〕治咽痛。用土乌药,即矮樟根,以醋两盏煎一盏,先噙后咽,吐出痰涎为愈。

〔杜〕治缠喉风,束气不通。用蛇蜕炙黄、当归等分为末,温酒调下一钱匕,得吐愈。

〔罗〕备急如圣散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雄黄(细研)藜芦(生用)白矾(飞)猪牙皂角(去皮,炙黄)

上等分,为细末,每用一豆大,鼻内搐之,立效。

〔世〕一字散治喉闭,气塞不通,饮食不下。雄黄(另研,一分) 蝎梢(七枚)白矾(生研)藜芦(各一钱)猪牙皂角(七锭)

上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实时吐出顽涎为愈。

治喉咽痛,牙关紧急,用巴豆去壳,以纸压出巴豆油在纸上,以此纸作捻子,点火吹灭,以烟熏入鼻中,实时口鼻涎流,牙关开矣。

喉痹不恶寒者,及寸脉大滑实于关尺者,皆属下证,宜硝石、青黛等寒药降之,或白矾等酸剂收之也。韩祗和云∶寸脉大于关尺者,宜消阳助阴。东垣云∶两寸脉实,为阴盛阳虚,下之则愈。

故予每用此法,治急喉痹,如鼓应桴,或三部俱实,亦可用其法也。

〔无〕玉钥匙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焰硝(一两半)硼砂(半两) 脑子(一字) 白僵蚕(一分)

上为末,以竹管吹半钱入喉中,立愈。

〔世〕治喉痹咽痛,用蒲黄甘草青黛芒硝,等分为末,时时咽豆许,神效。

〔《外》〕疗喉痹神验。朴硝一两,细细含咽汁,立愈。

〔无〕玉屑无忧散治缠喉风,咽喉疼痛,语声不出,咽物有碍。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大人酒 ,小儿奶癖,或误吞骨屑,哽塞不下。玄参贯众滑石砂仁黄连甘草茯苓山豆根荆芥(各半两)寒水石( )硼砂(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先抄入口,以清水咽下。此药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疗渴。

〔丹〕治喉痹,呼吸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水升半,煎取二盏去渣,细细呷之,立通。(《外台秘要》本草云∶络石味苦温微寒无毒,主风热。)

治喉痹。白瑞香花根寸许,研细调灌之妙。(白瑞香药性未详。)

〔葛〕卒喉痹。取黄柏片含之。又黄柏一斤, 咀,酒一斗,煮二沸去渣,恣饮便愈。

〔世〕喉痹,水谷不下。萝卜汁咽之甚佳。(萝卜下气甚速。)

〔丹〕又方 李实根一片,噙口内佳。

治风热痰喉痹,先以千缗汤,次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养阴则火降矣。

〔《灵苑》〕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用少许点患处,药至即瘥。病深则水调灌之。

〔丹〕用李实根研,水敷顶上一遭。

治喉痹卒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人鸡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千金方》)

又方

焰硝 枯矾(各五分)硼砂(一钱) 杜牛膝调敷

上降之之剂。

〔罗〕开关散治喉风气息不通。

僵蚕(炒,一两) 枯白矾(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水调下,细细服之。

〔《本》〕治缠喉风。用白矾末半钱,乌鸡子清一个,二味调匀,灌入喉中,立效如神。此方活人不计数,幸毋忽。

〔《山》〕喉闭。用枯矾末吹纳喉中,急用灯盏底油脚灌下。

〔世〕治喉痹。马屁勃、白矾等分为细末,以鹅翎吹入喉中,吐痰二升愈。(马屁勃味辛平。)

治喉闭。一握金一握,烧灰,拌白矾末炒青色为度,用箸三四根,压下舌,看喉中端的,吹入患处妙。此药一名八角荷,一名山荷叶,如川芎样生深山。诗云∶一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硫黄怕我死,水银化成砂。

〔无〕神效散荆芥蓖麻肉等分为末,蜜丸皂子大,绵裹含化,治喉痹语声不出者佳。

〔丹〕又方猪牙皂角,和霜梅为末噙之。

〔世〕治喉痹咽肿,手足不和恶寒者,用鸭嘴胆矾末,以箸蘸药点患处,药至即瘥,神效。

上收之之剂。

〔海〕治喉痹。取蛴螬虫汁,点在喉中,下咽即开。

〔崔〕治喉痹壅塞不通。取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极验。咽喉塞,服之皆瘥。

〔丹〕又方 用茜草一两煎服,降血中之火。

〔世〕治咽肿。杜牛膝捣自然汁,和醋服之。(本草云∶杜牛膝主血结及血块。)

〔无〕马鞭草散治患喉痹咽肿连颊,吐气数者。马鞭草(本草云∶马鞭草味辛凉,破血主 癖血瘕,通月经。)

上捣自然汁,每服咽一合许。又一法,用马衔铁,煮汁服,亦妙。

〔丹〕治喉痹。射干切一片,含咽汁。(《外台秘要》)本草云∶射干破血消 。治疗老血在心脾间,味辛凉微温有毒。)

〔孙〕押班都知潘元从喉闭。急召孙至,于夹袋中取药末半匕,吹入喉中,少顷潘吐出脓血立愈。翌日,潘诣孙谢曰∶火急之难,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药不能疗,赠金一百两,愿求方以济非常之急。

孙以其方授之,用猪牙皂角、白矾黄连等分细锉,新瓦上焙干为末,每用半钱吹入喉中。因曰∶神方无价,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赠。

急喉痹,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间者,此为肺绝之候,速宜参膏救之。用姜汁、竹沥放开服,如未得参膏,或先煎独参汤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四五,迟则十不全一也。

〔《素》〕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阳别论)

〔海〕治喉闭逡巡不救方。皂荚(去皮弦子,生,半两,为细末,以箸头点少许在肿痛处,更以醋糊调药末浓涂项上,须臾便破血出,立瘥。丹溪以鸡毛蘸敷肿处尤妙。)

又 用远志去心,水调敷项上一遭。

〔丹〕治喉痹。青艾和茎叶一握,用醋同杵敷痹处,冬月用干者。(李亚方)

一法用青艾汁灌下。

〔《山》〕喉闭。用蛇床子烧烟,熏入喉中愈。

〔《本》〕喉中卒被毒瓦斯攻痛者,切商陆根炙热,隔布熨之,冷辄易,立愈。

〔丹〕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大麦面作稀糊咽之,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衍义》云∶以此代粥食也。若能食者,不必用此。)

〔《山》〕挫喉气不通者,以冷水徐灌之。

《内经》刺灸喉痹法有四。今以经脉所过,咽喉取之验者,及他病相干,而致喉痹取之者,通六经也。

其一,取手足阳明。经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又云∶胃足阳明脉,从大迎前下人迎,附循喉咙。所生病者颈肿喉痹,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取之所别也。又曰∶大肠手阳明脉,所生病者喉痹,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手少阳。经云∶三焦手少阳之脉,出缺盆,上项系耳后,是动则病嗌肿喉痹,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曰∶邪客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壮者立已,老者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是也。

其三,以经络所过喉咽者有二。经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故喉之后疼者,取之累验也。又云∶肾足少阴之脉,上贯肝鬲,循喉咙,窦汉卿所谓必准者,照海治喉中之闭塞是也。

其四,他病相干致喉痹者有一。经云∶心咳之状,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取心之俞,盖大陵穴是也。

〔孙〕文潞公一日喉肿,翰林咽喉科治之,经三日愈甚,上召孙治之。孙曰∶病得相公书判笔一管,去笔头,水 笔管点药入喉便愈。孙随手便刺,相公昏仆,不省人事,左右皆惊愕流汗。

孙乃笑曰∶非我不能救相公,须臾呕出脓血升余,旬日乃平复如故。见上,上喜曰∶孙召良医,甚有手段。予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由是言之,喉痹以恶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发散,发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污血也。

〔《摘》〕治喉痹∶丰隆 涌泉 关冲(甚者,以小三棱针藏笔锋中,诈言点药于喉痹上,乃刺出紫血,顿下立愈。)

〔《撮》〕喉痹乳蛾∶少商(针入一分,卧针向后三分。) 照海 太冲

〔洁〕喉闭不通∶少商 隐白 少冲 涌泉

〔《摘》〕喉痹颔肿如升,水粒不下∶少商(出血。)手大指背头节(三棱折刺三针,出血。)阳谷(三分。)

〔《甲》〕喉痹,完骨及天容、气舍、天鼎、尺泽、合谷、商阳、阳溪、中渚、前谷、商丘、然谷、阳交悉主之。喉痹胸中暴逆,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皆泻之。)

〔《脉》〕喉痹刺少阴,少阴在手腕,当小指掌后动脉是也,针入三分补之。

〔《甲》〕喉痹咽如梗,三间主之。喉痹不能言,温溜、曲池主之。喉痹气逆,口 ,咽喉如扼状,行间主之。喉痹咽肿,水浆不下,璇玑主之。喉痹食不下,鸠尾主之。

白色粗理者肺大,肺大则多饮,善病喉痹。(全文见诊。)心脉大甚为喉 。(全文见治虚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