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温病条辨>秋燥

《温病条辨》秋燥·

五四、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桑叶(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五五、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亦救肺卫之轻剂也。

桑菊饮方(见前)

五六、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沙参麦冬汤(甘寒法)沙参(三钱)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五七、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

清窍不利,如耳鸣目赤,龈胀咽痛之类。翘荷汤者,亦清上焦气分之燥热也。

翘荷汤(辛凉法)薄荷(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 生甘草(一钱) 黑栀皮(一钱五分)桔梗(二钱)绿豆皮(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三。

〔加减法〕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五八、诸气 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

喻氏云∶诸气 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呕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惟喘属之上矣,所以千百方中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即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泻气,间有一、二用润剂者,又不得其肯綮。总之,《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指长夏之湿为秋之燥。后人不敢更端其说,置此一气于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药夹杂,如弋获飞虫,茫无定法示人也。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其天门冬虽能保肺,然味苦而气滞,恐反伤胃阻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至于病寒降火正治之药,尤在所忌,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诚仿此增损以救肺燥变生诸证。

如沃焦救焚,不厌其频,庶克有济耳。

清燥救肺汤方(辛凉甘润法)石膏(二钱五分)甘草(一钱) 霜桑叶(三钱)人参(七分)杏仁(泥,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阿胶(八分)麦冬(不去心,二钱)枇杷叶(去净毛,炙,六分)

水一碗,煮六分,频频二、三次温服。痰多加贝母、栝蒌;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