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丹溪心法>喘十五

《丹溪心法》喘十五·

喘病,气虚、阴虚、有痰。凡久喘之症,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

气虚短气而喘甚,不可用苦寒之药,火气盛故也,宜导痰汤加千缗汤。有痰亦短气而喘。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于上喘者,宜降心火,补阴。有火炎者,宜降心火,清肺金;有痰者,用降痰下气为主。上气喘而躁者为肺胀,欲作风水证,宜发汗则愈。有喘急风痰上逆者,大全方千者,用劫药一二服则止。劫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劫药以椒目研极细末一二钱,生汤调下止之,气虚不用。又法∶萝卜子蒸熟为君,皂角烧灰等分为末,生姜汁,炼蜜丸,如实人因服黄 过多而喘者,用三拗汤以泻气。若喘者,须用阿胶。若久病气虚而发喘,宜阿胶人参五味子补之。若新病气实而发喘者,宜桑白皮、苦葶苈泻之。

戴云∶有痰喘,有气急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减入胃都督患此,诸医作胃虚治之,不愈,后以导水丸利五六次而安。

【入方】

痰喘方

南星半夏杏仁栝蒌子香附陈皮(去白) 皂角炭 萝卜子

上为末,神曲糊丸。每服六七十丸,姜汤下。

又方

萝卜子(蒸,半两) 皂角(半两)海粉(一两) 南星(一两)白矾(一钱半,姜汁浸晒干)

上用栝蒌仁姜蜜丸。噙化。

劫喘药

好铜青(研细) 虢丹(少许,炒转色)

上为末。每服半钱,醋调,空心服。

【附录】肺以清阳上升之气,居五脏之上,通荣卫,合阴阳,升降往来,无过不及。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又或调摄失宜,为风寒暑湿邪气相干,则肺气胀满,发而为喘。又因痰气皆能令人发喘,治疗之法当究其源。如感邪气,则驱散之;气郁,即调顺之;脾肾虚者,温理之当于各类而求。凡此证,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涩而四肢寒者死。风伤寒者,必上气急,不得卧,喉中有声,或声不出,以三拗汤、华盖散、九宝汤、神秘汤皆可选用;若痰喘,以四汤或苏子降气汤;若虚喘,脉微,色青黑,四肢厥,小便多,以《活人书》五味子汤或四磨汤。治嗽与喘,用五味子为多,但五味有南北。若生津止渴,润肺益肾,治劳嗽,宜用北五味;若风邪在肺,宜用南五味。

【附方】

分气紫苏饮 治脾胃不和,气逆喘促。

五味 桑白皮茯苓甘草(炙)草果腹皮陈皮桔梗(各等分)紫苏(减半)

上每服五钱,水二钟,姜三片,入盐少许煎,空心服。

神秘汤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陈皮桔梗紫苏五味人参(等分)

每服四钱,用水煎,食后服。

四磨汤 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人参槟榔沉香台乌上四味,各浓磨水取七分盏,煎三五沸,温服。

三拗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喘急。

甘草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等分)

上服五钱,水一钟半,姜五片,煎服。小青龙汤 治水气发喘尤捷。麻黄芍药甘草(炙)肉桂细辛干姜(炮,各三两)半夏(炮七次,二两半) 五味(二两)

上咀。每三钱,煎七分,食后服。

导痰汤 千缗汤 并见痰类。

华盖散 治感寒而嗽,胸满声重。

苏子陈皮茯苓白皮麻黄(各一两)甘草(五钱,或加杏仁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服。

九宝汤 治咳而身热发喘,恶寒。麻黄薄荷陈皮肉桂紫苏杏仁甘草白皮腹皮(各等分)

上咀。姜葱煎服。

苏子降气汤 见气类。

《活人书》五味子

五味(半两)人参麦门冬杏仁陈皮生姜(各二钱半) 枣(三个)

上咀。水煎。

导水丸 见痢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