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辨证施治·
根据病人病情表现,注意分清标本及分清久病和新病。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中医理论,一般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或配以西药的消炎、解痉、止咳、祛痰等治疗;缓解期则以固本为主,多以中医中药固本治疗,以调补肺脾肾三脏为主。
1.外寒内饮
主证:恶风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多而清稀。形寒肢冷。常随气候寒冷而病情加重。
舌质淡,苔薄白或滑润,脉弦滑。
治法:温肺化饮,宣肺化痰。
药物: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8g、细辛3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甘草3g。
加减:内有郁热而烦躁面赤者,加石膏、黄芩、鱼腥草;咳喘重者,加杏仁、前胡、紫苑;痰多稀薄者,加白芥子、海浮石、陈皮。
2.外寒内热
主证:恶寒,无汗或有汗不多,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舌尖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清热。
选方: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药物:白果6g、麻黄9g(去根)、桑白皮10g、黄芩10g、款冬花9g、苏子9g、半夏10g、杏仁9g、甘草3g。
加减:热重加石膏、鱼腥草、金银花;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二冬、枳壳。
3.痰热壅肺
主证:发热,汗出,咳嗽,痰色黄稠,咯痰不爽;甚则咳嗽而喘,面赤,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选方: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药物:黄芩、山栀、桔梗各10g、麦冬12g、桑白皮10g、川贝母5g、瓜蒌仁15g、橘红6g、茯苓10g、甘草5g。
加减:热重脓痰者加冬瓜仁、薏仁、芦根、银花藤、蒲公英以清热排痰;咳嗽剧烈者加杏仁、前胡、枇杷叶宣疏肺气;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热。
4.痰湿犯肺
主证:咳嗽,痰壅,痰色白而粘腻,每于早晨咳痰尤为明显;伴有喘促短气,胸脘痞闷,体倦神疲,舌淡苔白滑,脉濡或滑。
治法:健脾平喘,祛痰止咳。
选方: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苏子9g、厚朴9g、半夏9g、当归6g、前胡6g、肉桂3g、炙甘草5g、生姜2片、大枣1个、苏叶2g。
加减:痰多者加白芥子、生牡蛎、蛤壳粉;咳剧者加杏仁、紫苑、百部;胸闷者加枳壳、桔梗。
5.脾肺气虚
主证:咳嗽,短气,痰液清稀,面色苍白,自汗畏风,食少,纳呆,便溏;或头面四肢虚浮,常因感冒而使咳嗽加重,病多久延不愈。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
选方: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人参5g(另煎冲)、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半夏10g、陈皮10g。
加减:自汗多者加炙黄芪、浮小麦、五味子或龙骨、牡蛎以敛汗固表;食少便溏者加炒薏仁、淮山、谷芽、砂仁、生姜以健脾开胃;中气下陷而久泻不止者,当结合升阳举陷,方中酌加黄芪、升麻、防风、桔梗。
6.肺阴不足
主证:干咳少痰,痰粘稠或淡黄。午后潮热,颧红,口燥咽干,盗汗失眠;时有痰中带血或咯血;形体羸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清热止咳。
选方:月华丸(《医学心悟》)。
药物:天冬、麦冬各10g、生地9g、熟地10g、淮山12g、百部9g、沙参20g、川贝母3g(冲)、阿胶10g(烊化)、茯苓10g、獭肝适量、广三七3g、菊花、桑叶各9g。
加减:热邪较重者加黄芩、鱼腥草、栀子;阴虚较重者加玄参、白芍、玉竹;痰血或咯血多者加仙鹤草、侧柏叶、血余炭、白芨末;潮热盗汗重者加银柴胡、地骨皮。
7.肺肾两虚
主证:咳嗽,短气,自汗畏风,痰多而有咸味,腰膝酸软,耳鸣,盗汗。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加味。
药物:人参5g(另煎冲服)、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茯苓10g、陈皮9g、半夏9g、炙甘草5g。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山萸肉;盗汗加龙骨、牡蛎;咳嗽气喘多痰者,以川贝母、杏仁、苏子、旋复花等化痰降气,平喘止咳。
8.脾肾阳虚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喘气呼多吸少,痰多清稀,动则咳喘加重,头眩心悸。畏寒肢冷胸闷食少,腰腿酸软无力,夜尿较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化痰,温肾纳气。
选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金匮要略》)。
药物:人参5g(另煎冲服)、桂枝5g、制附子5g、熟地10g、山茱萸10g、淮山10g、茯苓10g、丹皮8g、泽泻10g、白术10g、干姜8g、炙甘草5g。
加减:如兼气虚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并重用人参、白术、炙甘草;脾虚咳嗽痰多不爽者,可去熟地,加蔻仁、法半夏、炒苍术;如肾虚咳喘较甚者,选加冬虫夏草、蛤蚧、补骨脂、淫羊藿、胡桃肉之类。
以上8种证型,常可互相兼夹,在选方用药时,宜加减化裁使用。另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由于病程日久,常见痰郁血瘀之证,可在方中加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