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景岳全书>诸毒(附虫毒)

《景岳全书》诸毒(附虫毒)·

论饮食诸毒

《风俗通》曰∶禽兽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鱼无腮者,有毒,腮大者亦有毒。鳖肚下有红藻纹者,有毒。蟹腹下有毛者,有毒。煮酒初出火者,有毒。江南谓之火头酒,饮之则生痔、溢血。夏月饮食但过宿者,即有毒。夏月酒在铜锡器中过夜,即有毒。铜器盖热食,气上蒸成汗,滴下食中,即有毒。炊汤过宿,饮之有毒,盥洗则生疥。桃、杏仁,双仁者毒,能杀人。果未成核者,俱有毒,令人发疮疖。夏秋果熟落地,虫缘者,有毒,人食之作漏。屋漏水有毒,人食之有胀而死者。用之沐手,则生浸淫之疥,屡验。泽中死水有毒,饮之令人生瘕。汤池中温泉水不可饮,令人胀闷,惟澡浴可以疏风愈疥癣。盖其泉自硫黄中出,故温也。患疥者,宜饱食入浴之,连日数次,汗透而愈;体虚者,不可轻浴。

解一切饮食诸毒

麻油总能解一切饮食诸毒,不可不知。凡造肴馔,必先用真麻油于净锅熬熟,却下肉炒过,然后入清水煮之,则并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论春夏,无日不食,惟制之有方,所以鲜有中毒。但犯一切饮食毒者,即用麻油一二杯饮之,得吐即毒释而无不愈者。

解饮食中毒共有十五方,俱载古方因阵中,自二百七起至二二一止。

善解毒者无如火,盖火能革物之性。

解一切药毒

凡解诸药毒者,宜以荠 汁,白扁豆汁、绿豆汁、甘草汁、饧糖汁、米糖汁、蚕蜕纸烧灰,随便用之,俱可解。

凡解毒药汤剂,不可热服,宜凉饮之。盖毒得热而势愈盛也。虽然,此特以热毒为言耳。若解木鳖、菌蕈、黄连石膏之类以中阴毒者,岂仍避热而犹堪以寒饮乎?此有医按在呕吐门,当兼察之。

解毒药共十四方,俱载古方因阵中,自二二二起至二三五止。

解诸毒通用简易方

一方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

一方 拣净土地掘窟,用井水倾入,搅,澄清,多饮则愈。

一方 晋矾、建茶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三钱,吐即效,不吐再服。

一方黄连甘草节二味水煎,凉服,不拘多少。

一方 荠 、黑豆、甘草咀,每用一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未效再服。

一方 白扁豆生为末,水调服二三钱。

一方伏龙肝为细末,凉水调三四钱,搅动服之,吐者,再一服。(即灶心土)

解一切虫兽毒

凡虎伤、犬伤、蛇蝎蜈蚣水蛭之类皆是也,共二十三方,俱载古方因阵中,自二三六起至二五八止。

蛊毒(共三条)

蛊之为毒,中土少见之,世传广奥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虾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俟一物独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挑生。凡欲害人,密置其蛊于饮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 痛如有虫啮,吐下皆如烂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脏而死,亦有十余日而死者。更有缓者,待以数月,气血羸惫,食尽五脏而后死。

一说两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断肠草。若人以急水吞之则急死,以缓水吞之则缓死。今见荆楚之地,有曰鼠莽草者,人食之则毒死,意即胡蔓草也。

一说岭南人取毒蛇杀之,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数日菌生,取菌为末,酒调以毒人。始亦无患,再后饮酒则毒作而死。其俗淫妇多自合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归,乃阴以毒投饮食中,北人归则戒之曰∶子去几时还。若从其言,则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则死矣,名曰定年蛊。北人至彼,宜预防之,须备解毒丹之类,随身勿忘。凡稍觉饮食之后,四大不调,宜即服解药。若不预识其机,备有药饵,恐一时仓卒不救,所谓有备无患,重生者,不可忽也。

验蛊毒法

《遁斋闲览》云∶海南鱼有石首,盖鱼枕也。取其石为器,可盛饮食,如遇蛊毒,器必爆裂,其效甚着。闽人制作最精,人但玩其色而鲜有识其用者。

验蛊之法,唾津在净水中,沉则是,浮则非。

又法∶口含大豆,中蛊者,豆即胀而皮脱。无蛊者,豆不胀脱。

又法∶煮鸡蛋一枚,去壳,以银簪一双插入其中,并含入口内,一饮之顷,取视簪卵俱黑,即为中蛊。

孙真人曰∶凡中蛊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矾而味反甘者,皆中蛊也。

蛊证

《直指》云∶中蛊之候,面目青黄,力乏身痛,唇口焦干,眉须脱落,烦躁闷瞀,胸腹痞满,肚胀皮坚,腹中切痛如虫啮,又如虫行,唾吐鲜血,小便淋沥,大便脓血,病患所食之物,皆变而为虫,侵蚀脏腑,伤甚则死。死则毒瓦斯流注,复染他人,所谓蛊疰。

蛊脉

脉紧数如钗股,弦直而吐甚者,此中蛊毒也。急治之。中蛊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防蛊

凡入有蛊之乡,所用饮食,但以犀角搅试。有毒则白沫竦起,无沫即无毒也。若自幼时食猫肉者,则毒不能为害。

知禁忌

凡中蛊者,但能记何物之中中毒,须终身再不食此物,犯之则毒作。若用药而愈,自后饮食永不可吃冷,吃冷则蛊毒复生,竟不能救。

反蛊及主法

《卫生》云∶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灰尘,洁净者,其家必蓄蛊,当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于初下箸时,收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藏之物潜埋于人行十字路下,则蛊神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恳求。或食时让主人先动箸,或明问主人云∶莫有蛊幺?以箸筑桌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此皆验于蛊乡云。

治蛊大法有二

胸膈痛胀,则毒在上焦,宜吐之。法以热水半盏,投入胆矾末五分,通口服,少顷,以鹅翎探吐,毒物出尽自愈。或服升麻汤探而吐之,亦妙。

腹痛胀,为毒在下焦,宜泻之。法以郁金末二钱,米汤调下,空腹取泻,恶毒尽为妙。

泻后,以四君子汤,服二三剂调理,慎忌口。

咒语破蛊法

《大藏经》云∶治蛊毒、挑生毒有咒法。凡人在外饮食,先默诵咒七遍,其毒自不为害。咒曰∶姑苏琢,磨耶琢,吾知蛊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属百千万,吾今悉知汝,摩诃萨,摩诃萨。凡见饮食上有蛛丝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处,念药王万福七遍,亦可避。

灸蛊毒法

凡灸一切蛊毒,于两足小指尽处,各灸三壮,即有物出。酒中者,随酒出,饮食中者,随饮食出,屡验。

解一切中恶邪鬼崇毒

凡卒时中恶垂死者,宜朱砂丸急服之。方在攻阵百三。

凡遭一切鬼崇、鬼疰等毒者,急与八毒赤丸攻之。方在攻阵百四。

凡中恶心腹胀痛,大便不通,及飞尸鬼击等急证,惟《外台》走马汤最捷最妙。方在攻阵百十三。

治蛊毒方

丹砂丸(因二百六十) 雄麝散(因二五九) 万病解毒丹(因二百二) 七宝丸(因二六一)蜜髓煎(因二六二) 挑生蛊毒简易方(因二六五) 解毒散(因二四四) 归魂散(因二六三)三因解毒丸(因二百三) 麦面散(因二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