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散

黄芪散

①《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黄芪茯苓熟地黄、炒韭子车前子鹿茸(酥炙)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二两,龙骨三分,麦门冬一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粥调下。治虚劳肾气乏弱,或时失精,心中虚烦。②《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黄芪、地骨皮赤芍药生地黄柴胡、茯苓、麦门冬各一两,人参当归黄芩各三分,甘草一分。为末,每服四钱,加生姜半分,水煎服。治妇人热劳羸瘦,四肢烦疼,口干心躁,不欲饮食。③《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黄芪、麦门冬、黄芩各三分,龙骨一两,白术黄连各半两,乌梅三枚。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煅牡蛎、黄芪、生地黄各等分。为末,水煎,不拘时服。治虚热盗汗。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黄芪、黄连、生甘草各半两,黄芩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匕,不拘时粳米泔水调下。治髓黄,病人四肢疼痛无力,好眠冷地,身体遍黄,继则青绿色起,唇齿俱白,眼常微肿。

猜你喜欢

  • 阴阳莲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足蹬法

    即足牮法。详该条。

  • 酒毒喉闭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系指患喉闭之因于酒毒薰蒸致咽喉肿痛闭阻,吞咽不利。参见喉闭条。

  • 下格

    病名。指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医钞类编》卷十五:“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格。盖下既不通必反于上。……宜调胃承气,热饮,顿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

  • 赵才鲁

    【介绍】:元代医生。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为宋宗室后裔,原以儒为业,后得禁方,治病有奇验。

  • 温肾止呕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熟地黄、山茱萸(蒸)各五钱,巴戟天(盐水炒)、白术(土炒)各一两,人参三钱,茯苓二钱,炮姜一钱,白蔻仁(研)一粒,橘红(姜汁洗)五分。水煎服。治妇人产后呕吐。

  • 手逆注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主治癔病及前臂疼痛,痉挛,麻痹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蜡花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蜡梅花之简称,详该条。

  • 玉梁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颞下颌窝处损伤。多由跌扑损伤所致。症见耳部肿痛,耳中流血,甚则骨肉俱伤,头痛头晕,不省人事。治宜活血、止血、安神、镇痛。内服正骨紫金丹、云南白药,外用葱汤淋洗,贴混元膏

  • 王一仁

    【介绍】:民国时期医家。新安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主编《上海中医杂志》多年。著有《中国医药问题》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