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泡刺根

黄泡刺根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黄锁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赤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鸡冠丹、茱萸丹。为小儿丹毒之一。多因热毒搏于血气所致。证见皮色红,涩如麻豆粒,状如鸡冠肌理,多从背部漫及全身。治宜升麻膏外敷,或羚羊角煎汤外洗,或羚羊角烧灰调鸡子清

  • 吃忒(te 特)

    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

  • 体如水晶

    据文献记载新生儿胸腹透明畸形。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初生小儿,胸腹忽然如水晶色,脏腑皆见。”

  • 髓益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有齿日长,渐至难食,名髓益病名,宜白术煎汤漱服。”或内服清胃散加减。本病可见于急性根尖周炎。

  • 蟋蟀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风毒邪内盛所致。其症形如蟋蟀在人体内钻啮百节,诸窍皆欲出血,日久额烂鼻朽,口唇毁裂,牙齿脱落,瘫痪难动。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

  • 赤痛如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荣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本证

  • 小横纹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①指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能退热除烦,治口唇破烂,与肾水穴、六腑穴结合使用,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涩、肚腹膨胀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疗病诀》:“小横纹,掐之退热除

  • 胬肉

    见《疡科纲要》。高突于疮口之肉芽,影响脓毒排泄。可用丹药或乌梅肉炭、冰片研匀外敷去之。见疮疡生胬肉条。

  • 脾疳积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的证候。多由病者营卫俱虚,外感风寒,内伤乳食,停滞既久,以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其症可伴有面黄肌瘦,肚硬而胀,肝脾肿大,触痛明显等。治宜利气活血,

  • 虚涎

    六涎之一。由虚热上蒸,其涎并上。其症“初发作时,先觉清涎满口,渐闻心前有一物,上触咽喉中急促,闷倒不觉”(《史载之方》)。治宜灸气海,补暖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