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鹤膝风

鹤膝风

病名。见《外科心法》卷五。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故名。常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病初多见形寒发热,膝部微肿,步履不便,疼痛;继之患处红肿焮热,或色白漫肿,日久关节腔内积液肿胀,股胫变细,溃后脓出如浆,或流粘性黄液,愈合缓慢。治疗:初期身热肿痛者,服五积散,配合白芥子外敷及葱熨,或艾灸,或外敷回阳玉龙膏。日久患部肿痛者,宜温阳散湿,扶正祛邪,选服大防风汤独活寄生汤;痛甚酌加乳香;溃后用芙蓉叶、菊花叶各15克,拌大米饭捣匀贴敷,或以豆腐渣蒸熟贴敷。本病类似膝关节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猜你喜欢

  • 小儿脾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

  • 半边头风

    病证名。见《辨症录·头痛》。边,指边侧。即偏头痛。详偏头痛、偏头风条。

  • 死乳蛾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郁怒而起,喉中紧,靠蒂丁,不甚痛,饮食有碍,若劳心不忌口,不避风,日久不治,长塞喉中,渐加气闷,以致殒命。”治宜疏风清热、解郁利咽。可选用清咽利膈汤、柴胡疏肝散

  • 头维

    经穴名。代号ST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足少阳之会。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5寸,距头正中线4.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

  • 君臣佐使

    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是

  • 难经本义

    书名。2卷。元·滑寿撰于1361年。作者鉴于《难经》原书有文字缺漏,编次错乱的情况,而历代注本又不够理想,遂参考元以前《难经》注本及有关医籍诠注,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考订辨论。释义能融会诸家,结合个人

  • 助阳汤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 大聚

    指聚病之较重者。《灵枢·五变》:“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指明大聚多由正虚邪实,久

  • 妊娠遍身瘙痒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孕妇遍身瘙痒,多系皮中有风。宜用樟脑调酒,或用川椒、艾叶、透骨草、防风、荆芥擦洗之。

  • 狐疝风

    古病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多由厥阴肝脉积气攻窜所致。《类经》卷十七:“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故曰狐疝风。此非外入之风,乃以肝邪为言也。”参见风疝、狐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