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初藏医学家。西藏达仓人。精通梵、藏文。亦精佛教哲学。著有《医疗发展史》、《医学通义》等。其著述对藏医界颇有影响。尤对脑、肠的生理功能论述颇深。如曰脑:“五官六神依其明,……故称其为脑。”曰
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夏季茂盛,气候炎热,脉象应洪大,像方形的矩一样。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方。川芎、桔梗、牛蒡子、白芷、天花粉、黄芩、甘草、玄参、防风、栀子、枳壳、乌药、陈皮。加连根葱白一枚,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积心,喉中干燥作疼,无痰涎而气喘者。
病名。指遍身筋骨疼痛不已者。《古方汇精·奇急门》:“鬼箭打,用山栀七个炒,桃头七个,面炒,共扞饼贴患上,次日取下。”亦名箭风痛。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烦为心热、郁烦;躁为躁急、躁动。烦与躁常并见,而有先后之别。《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先躁后烦,称为躁烦)。”本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在外感热病中,凡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少腹……循胁肋……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本
见《广西本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的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及用法。书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防风各半两,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服。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