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鸣蝉

猜你喜欢

  • 擀杖花

    见《陕西中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 外科证治全生集

    书名。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病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

  • 五十营

    ①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使五脏的精气得以畅行,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②《灵枢经》篇名。古以营气运行一昼夜为五十度,

  • 毛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是指浅刺皮肤治疗肤表痹症的方法,现在常用的皮肤针刺法,即属此。以其病处浮浅,针刺浅及皮毛,故名。

  • 摩风膏

    ①《银海精微》卷下方。黄芪、细辛、当归、防风、杏仁、松脂、黄蜡各一两,白芷、麻油各四两。先将蜡油熔化,他药为细末,慢火煎成膏,贴太阳穴。治鹘眼凝睛,外障。②《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蓖麻子(研)一两

  • 玉粉散

    ①《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天南星(白矾水煮)、炙甘草半两,玄精石二两,贝母一两,不灰木一两半。为末,每服半钱匕,生姜、乌梅煎汤调下。治肺经伏热,夜卧咳嗽。②《外科启玄》卷十二方。滑石一两,甘草、冰片各

  • 膏粱之变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①使体内湿热蕴积生毒,好发疔疮痈肿等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高(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疔)。”②热中于内,上下不和,气血逆乱,易发中风。《素问·通评虚实论

  • 雪里梅

    ①见《文山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②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蛇根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火郁发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

  • 手背热

    证名。指两手背有发热感觉。《内外伤辨惑论·辨手心手背》:“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亦为伤寒邪在表之证。《万病回春·伤寒》:“手心热者,邪在里